2025年4月7日,港股市场遭遇罕见暴跌,三大指数开盘即大幅下挫。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低开逾9%,报收于21,344.25点,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超11%,最终收跌11.15%,报5,517.52点,创下近年来罕见的单日跌幅。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多只权重股大幅下挫,科技、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板块成为重灾区。
此次港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引发全球市场连锁反应。4月3日至4日,美股连续两日暴跌,纳斯达克指数累计跌幅超过10%,进一步拖累港股市场情绪,欧洲及亚太股市也普遍跟跌。中方随后宣布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全球供应链紊乱和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
贸易摩擦的升级不仅影响了出口依赖型行业,还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急剧下降。港股作为高度开放的市场,对全球资金流动和政策变动尤为敏感。科技板块因其全球化属性成为抛售的主要目标,舜宇光学科技、比亚迪电子等个股跌幅超过10%,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等也未能幸免。
市场暴跌的另一重压力来自流动性危机。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对冲基金正面临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最严重的追加保证金要求。由于资产价格普遍下跌,华尔街银行要求客户增加抵押品,导致部分基金被迫抛售资产以满足保证金需求。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多空股票对冲基金上周四创下2016年以来最差单日表现,净杠杆率降至18个月新低,这种“去杠杆”行为进一步放大了市场波动,形成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避险资产黄金也在上周五下跌近3%,分析师认为这可能反映了投资者为应对保证金要求而抛售黄金头寸。这一现象表明,当前市场的避险情绪已让位于流动性需求,加剧了资产价格的无差别下跌。
除贸易摩擦和流动性问题外,港股还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尽管国内政策持续加码内需和科技自主可控,但短期内市场情绪仍受外部冲击主导。南向资金虽保持净流入,但未能抵消外资流出的压力。此外,部分科技公司的大额融资计划也对市场情绪造成冲击。
机构观点显示,市场对短期风险的定价已较为充分,但不确定性仍存。华泰证券指出,港股短期市场受贸易摩擦冲击明显,国内政策逆周期调节预期增强,且港股结构对关税敏感度较低,中期相对收益空间仍取决于国内经济修复和政策力度;银河证券则认为,外部扰动下短期市场避险情绪升温,资金可能转向防御性板块和内需主题。平安证券则建议投资者关注红利策略和内需政策利好的板块,同时逢低布局国产AI科技创新主线。
东方财富证券陈果表示,尽管全球贸易预期下修,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中期逻辑未被破坏。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认为,港股科技股调整是获利回吐与外部利空共振的结果,但长期仍看好其与经济转型的契合度。国雄资本姚尚坤强调,港股科技龙头流动性溢价尚未充分兑现,未来三年将进入价值重估通道。
今日港股暴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贸易摩擦升级、流动性危机以及全球市场联动效应,科技股作为高弹性板块,或成资金抛售的主要对象。目前,市场关注焦点转向即将公布的美国3月CPI数据以及美联储政策信号。若通胀数据超预期,可能进一步打压降息预期,加剧市场波动。此外,关税措施正式实施后的市场反应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