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首页
财经
观察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周报
动态
推荐
首页 > 公司

【直击ASCO 2023】临床获益率高达93.8%!耐立克®有望为又一个无药可医治疗领域带来突破

来源:真灼财经 时间:2023-06-05 23:52:59

字号

                       

中国苏州和美国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2023年6月5日 /美通社/ -- 2023年6月5日—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的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亚盛医药(6855.HK)今日宣布,公司已在第59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以壁报展示形式公布了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奥雷巴替尼(HQP1351,商品名:耐立克®)在TKI耐药的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中的最新数据。这是奥雷巴替尼的该项临床进展连续第二年入选ASCO年会展示。


今年是亚盛医药连续第六年亮相ASCO年会,此次公司共有4个原研品种的4项临床研究入选。其中,奥雷巴替尼治疗GIST患者的临床数据再次表明奥雷巴替尼在TKI 耐药的SDH缺陷型GIST患者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临床获益率(CBR)高达93.8%。


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大部分的GIST患者伴有KIT或PDGFRA基因突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改善了这类GIST患者的预后。然而,在SDH缺陷型GIST这一罕见的亚型GIST治疗领域,却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据悉,SDH缺陷型GIST患者通常对现有的TKI药物不敏感,虽然早期的局限性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仍然会复发[1]-[5]。目前尚无针对复发和晚期SDH缺陷型GIST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1]-[5],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仅为24%[4]。


奥雷巴替尼是亚盛医药原创1类新药,为口服第三代TKI,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用于治疗任何TKI耐药、并伴有T315I突变的CML-CP或加速期CML(CML-AP)的成年患者。奥雷巴替尼在中国的商业化推广由亚盛医药和信达生物共同负责。除了在血液肿瘤领域的临床开发与应用,奥雷巴替尼在GIST领域的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探索也在同步进行,并在多个临床前GIST模型中呈现抗肿瘤活性。而就在近期,奥雷巴替尼的该适应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该项临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教授表示:"奥雷巴替尼为这类极罕见的无标准治疗的SDH缺陷型GIST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疗效优异,安全可控,可能为这一治疗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此次公布的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奥雷巴替尼在SDH缺陷型GIST这一无药可医的治疗领域中存在巨大的潜力。"亚盛医药首席医学官翟一帆博士表示:"能够解决临床急需,为患者带去希望,令我们备受鼓舞!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快临床开发,始终践行‘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一使命,积极推动安全有效的药物尽快上市,让更多患者早日获益。"


奥雷巴替尼在此次ASCO年会上展示的核心要点如下:


奥雷巴替尼(HQP1351)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的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SDH-deficient GIST)患者中的抗肿瘤活性

  • 摘要编号:#11540

  • 壁报编号:#474

  • 分会场标题:肉瘤(Sarcoma)

  • 核心要点:

    • 这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开放性、多中心的Ib/II期研究,旨在评估奥雷巴替尼在TKI耐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GIST 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和抗肿瘤活性。

    • 截至2023年1月15日,共入组SDH缺陷型GIST患者2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0岁(14-56)。奥雷巴替尼采用20-50 mg(50 mg剂量组n=6;40 mg剂量组n=8;30 mg剂量组n=6),隔日给药(QOD)的方式,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 疗效:20例SDH缺陷型GIST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7.8(1.81 - 42.3)个月,其中5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在接受奥雷巴替尼治疗16周以上的16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CBR(CBR = CR [完全缓解率] + PR + SD [疾病稳定率]> 16周)为93.8%(15/16)。奥雷巴替尼的最长的治疗持续时间达42个月。

    • 安全性:所有的患者都经历了至少一次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其中,大部分AE为 1/2 级;2例患者经历了3级AE;唯一的血液学相关AE(≥20%)为贫血(55%)。共15例(75%)患者经历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其中,仅1 例出现3级TRAE,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研究中未发生严重TRAE。

    • 结论:奥雷巴替尼给药剂量达50 mg QOD时,耐受性仍良好,并且在TKI耐药的SDH缺陷型GIST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在20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5例(25%)患者达到PR;在接受16周以上治疗的16例患者中,CBR达93.8%,以上积极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于耐立克®


耐立克®是亚盛医药原创1类新药,为口服第三代TKI,是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上市的第三代BCR-ABL靶向耐药CML治疗药物,对BCR-ABL以及包括T315I突变在内的多种BCR-ABL突变体有突出效果,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

2021年11月,NMPA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耐立克®上市申请,用于治疗用于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并采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诊断为伴有T315I 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或加速期(CML-AP)的成年患者;目前,耐立克®的该适应症已被成功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2021年3月,该品种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治疗一代和二代TKIs耐药和/或不耐受的CML-CP患者,2022年7月,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其将支持耐立克®获得完全批准。


而在海外,该品种于2019年7月获FDA临床试验许可,直接进入Ib期临床研究;其临床试验进展自2018年开始,连续五年入选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口头报告,并荣获2019 ASH年会"最佳研究"的提名。目前,耐立克®共获1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评快速通道资格;4项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适应症分别为C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胃肠道间质瘤;还获一项1项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适应症为CML。


2021年7月,亚盛医药(6855.HK)与信达生物制药集团(1801.HK)达成在中国市场就耐立克®共同开发和共同商业化推广的战略合作。

*注 耐立克®为亚盛医药的注册商标


关于亚盛医药


亚盛医药是一家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在肿瘤、乙肝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治疗领域开发创新药物。2019年10月28日,亚盛医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855.HK。


亚盛医药拥有自主构建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向药物设计平台,处于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的全球前沿。公司已建立拥有9个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1类小分子新药产品管线,包括抑制Bcl-2、IAP 或 MDM2-p53 等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的抑制剂;新一代针对癌症治疗中出现的激酶突变体的抑制剂等,为全球唯一在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蛋白领域均有临床开发品种的创新公司。目前公司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开展40多项I/II期临床试验。


用于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核心品种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曾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和突破性治疗品种,并已在中国获批,是公司的首个上市品种。目前,耐立克®已被成功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该品种还获得了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


截至目前,公司共有4个在研新药获得16项FDA和1项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2项FDA快速通道资格以及2项FDA儿童罕见病资格认证。公司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重大新药创制"专项5项,包括1项"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及4项"创新药物研发",另外承担"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1项。


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亚盛医药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并与UNITY、MD Anderson、梅奥医学中心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默沙东、阿斯利康、辉瑞等领先的生物技术及医药公司、学术机构达成全球合作关系。公司已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的原创新药研发与临床开发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团队,同时,公司正在高标准打造后期的商业化生产及市场营销团队。亚盛医药将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加速推进公司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度,真正践行"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的使命,以造福更多患者。


亚盛医药前瞻性声明


本文所作出的前瞻性陈述仅与本文作出该陈述当日的事件或资料有关。除法律规定外,于作出前瞻性陈述当日之后,无论是否出现新资料、未来事件或其他情况,我们并无责任更新或公开修改任何前瞻性陈述及预料之外的事件。请细阅本文,并理解我们的实际未来业绩或表现可能与预期有重大差异。本文内所有陈述乃本文章刊发日期作出,可能因未来发展而出现变动。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