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回顾
总结全周,恒指本周累跌2.33%或418点,报17573点,结束之前连升三周累涨3129点之走势,恒指跌幅是10月28日后最大,当时收市跌幅为8.32%;恒生科技指数本周累跌6.48%或242点,收报3500点;恒生国企指数本周累跌2.52%或154点,收报5971点。
本周,港股连升三周之走势断缆,出现回调,并伴随着明显的风格切换,此前跑赢的成长股落后,价值周期板块大幅跑赢。国内继续释放利好政策,证监会主席提出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资本市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概念拉升中字头个股;进一步支持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十六条”官宣则带动房股、内银股和物管股板块;美联储11月会议纪要确认不久后将放缓加息,外围市场进一步回暖。不过,本周公布的国内10月经济数据依旧不容乐观,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0%,加上近期内地疫情表现依然反复,呈散发态势,多个城市仍未解除出行限制,反而有收紧趋势,增加了市场观望气氛。如上周评论判断,港股连升三周后,在技术层面亦有整固的需要。周五收市后,人行官宣降准25基点,维护市场稳定,缓解流动性压力,并支持稳增长发力,对下周的股市或有一定提振;不过周末全国多地出现反对过度防疫的呼声,人们担心这才是当下经济发展最大的桎梏,货币政策的利好或许会被冲淡。
总结全周,恒指本周累跌2.33%或418点,报17573点,结束之前连升三周累涨3129点之走势,恒指跌幅是10月28日后最大,当时收市跌幅为8.32%;恒生科技指数本周累跌6.48%或242点,收报3500点;恒生国企指数本周累跌2.52%或154点,收报5971点。
图:恒指本周低开平走,结束三周连升,目前在10天均线上下争持。短期或进一步回落,向下到50天均线以及17000点整数关口寻求更强支撑。数据来源:Sina.com
板块与个股
板块方面,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跌幅最大,分别下跌7.8%、7.1%和5.4%。在利好政策推动下,地产板块大幅上涨6.5%。另外,电信、能源和银行板块彰显韧性,分别上涨5.9%、5.5%和4.6%。
蓝筹个股方面,本周表现最佳的是碧桂园(2007),累升18.77%,其次为碧桂园服务(6098)及东方海外(0316),分别升11.61%及9.34%。而表现最差的是周大福(1929),累跌20.37%,其次为海底捞(6862)及美团(3690),分别跌16.32%及14.84%。
资金流向
图:本周港股通(沪、深合计)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约92亿元人民币,相较此前几周有所回落,且在周二和周四均出现了净流出,周二单日净流出额接近30亿人民币。数据来源:AAstocks
拔萃视点
上周港股市场整体回调并伴随着明显的风格切换,反映了投资者在权衡国内疫情反弹但与此同时更多利好政策出台两方面的交互影响。尽管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引导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推动释放消费潜力,但疫情再度反弹可能压制了消费回暖的预期,互联网和消费龙头受此影响表现低迷。另一方面,在政策持续发力推动下,A股和港股的地产、银行等周期板块跑赢。
国内方面,疫情反弹压制情绪。国内疫情新增病例逐步攀升至新高,其中北京、重庆、郑州和广州新增病例持续走高;在此背景下,多地疫情防控措施更是有收紧趋势,层层加码现象仍普遍存在,实际走向与出台不久的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措施几乎南辕北辙,这必然会引发市场对经济及盈利修复前景的忧虑。经济数据方面,国家统计局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768.2亿元,同比下降3.0%。事实上,从10月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不难看到,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面下滑,考虑到近期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工业企业效益恢复面临更大的压力。
好在,与此同时,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周一(21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作了讲话,特别指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据中证报发文援引专家观点表示,国企估值偏低,当前央企上市公司市盈率不足8倍,为近十年以来最低水平,亟需完善契合国企特点的估值方法。
楼市政策方面,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于周三发布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包含十六项具体举措,从供需两端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业内分析认为,本次政策力度空前,其核心逻辑为:“保交楼”促进购房者信心恢复,企业债务展期+支持融资稳定市场主体,支持个人购房信贷带动市场销售恢复。除了这“金融十六条”,11月以来,还有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延期扩容,支持优质房企合理使用预售监管资金,以及正向商业银行征求意见的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一系列针对房企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本周一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会议强调稳定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到目前为止,已有六家国有银行已向17家房地产企业提供总额1.275万亿元的意向性授信。不过需要强调的是,银行目前开出的仅是意向性授信额度,且受益的房企之中,国央企以及龙头优质民营房企占大多数。所以可以预见,不是所有房企都能上岸,剩者为王。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于周五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基点,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人民币。本次降准的原因一方面出于对维护资金市场和债券市场稳定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支持信贷发力,尤其是近期疫情影响有所加大的情况下。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潜在通胀升温风险,实际上,我们认为通胀走势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影响,在近期疫情影响有所加大的情况下,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仍在。面对当前疫情的再度反弹以及未来疫情演变不确定性,更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需求侧政策依然是必要的。
海外方面,FOMC会议纪要确认了美联储可能逐步放缓加息节奏的预期。会议纪要显示绝大多数与会人士认为放缓加息步伐很快将成为合适的选择。随着通胀趋缓回落,美联储政策紧缩步伐放缓的条件日趋成熟,这一背景下美债利率见顶也有助于部分改善港股市场面临的估值与流动性压力。
往前看,我们认为港股最艰难的时刻在逐步过去。当前市场依然较高的风险溢价、持续政策加码以及美联储紧缩步伐大概率趋缓都有望成为市场下行风险的“缓冲垫”。但是后续如果疫情进一步升级,在偏弱经济基本面的压制下,港股的波动不排除仍有可能延续,短期内更有可能进一步回调。更为持续性上涨空间则必然需要更多催化剂、尤其是国内增长的改善,或者更直白点说,最重要的催化剂就是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人民群众对早日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而防疫政策却并未结合实际情况和遵循客观规律去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改进和优化,粗暴僵硬的防疫措施并不鲜见,层层加码的现象依然严重,社会层面矛盾日渐尖锐,解铃还须系铃人,此结不解,再多刺激政策或许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最后,未来以下几个因素值得密切关注:1)疫情变化以及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方面的影响;2)美国货币政策、市场波动、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汇率;3)地缘政治风险与中美关系。配置策略上,政策受益标的和高股息可能仍然是对冲潜在波动的良好标的,同时建议投资者更加关注优质成长,重点聚焦政策优化下的消费和地产、高景气的科技制造、预期反转修复的互联网和医药等三个方向。
下周关注
下周,美国将公布重磅11月非农就业报告、失业率以及10月核心PCE物价指数;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财新制造业PMI、综合PMI数据将一同公布;欧元区将公布11月调和CPI同比、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此外,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美国经济前景和就业市场发表关键讲话,美联储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小鹏汽车、贝壳、拼多多、bilibili等中概股将披露财报。
分析师声明: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足以作为投资依据,也不对任何投资行为负责。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 拔萃资本
原创: 赵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