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祝大家财源广进,心想事成,鸿兔大展,兔气扬眉。最近,节日气氛浓厚,不小心也吃多了零食,看到零食架上的魔芋爽,就想起该零食公司卫龙 (9985)不久前才刚上市,而且最近走势不错,就想聊聊此股。
卫龙在去年12月,顶着「辣条第一股」的名号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为内地领先的辣味休闲零食企业,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而卫龙的辣条更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这长条型的辣味面筋,虽然并非什么昂贵的东西,但就俘虏了很多人的心,尤其是卫龙出色的营销策略及包装,更是令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少内地网民都说过类似说话:「小时候吃过很多辣条,但最后记住名字的只有卫龙。」
一切就是由这条辣条开始,让创办人刘卫平的创业梦成真,现时卫龙已成为了一间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食品企业。目前公司主要经营三个分部,分别是调味面制品分部、蔬菜制品分部和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分部。调味面制品分部产品包括大面筋、小面筋、麻辣棒、小辣棒及亲嘴烧等。蔬菜制品分部主要包括魔芋爽及风吃海带。而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分部则主要包括软豆皮、78°卤蛋及肉制品。这展现了卫龙除了辣条之外,也有着不少具吸引力的产品。
虽然,卫龙的故事是挺好听的,但其实自ipo以来,卫龙就一直为人诟病。上市当天更是跌破了发行价,连广大的辣条爱好者也无力撑住卫龙的股价,股价随后几日更一度跌至8.3元低位。而这次破发,其实也早有先兆,时间回到2021年5月,当时卫龙完成了Pre-IPO轮融资,多间鼎鼎大名的机构如高瓴资本、红杉中国、腾讯投资、云锋基金、海松资本等都参与了投资,那时估值高达600亿人民币。然而,卫龙两次上市申请皆被驳回,无奈地拖到去年年末才能上市。可是,这次上市发行价已大不如前,估值只有近200亿元,打了个4折。而且,2022年4月,高瓴、红杉、腾讯、CPE源峯等机构投资人更是要求卫龙进行了巨额的股份补偿,此举大幅拉低了公司利润,导致公司上半年直接亏损了2亿多。
基本面上,卫龙亦一直受到质疑,主要有几点。一是产品单一,虽然不是没有其他著名产品,但辣条的占比在公司主要营收中仍占据一半以上。二是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靠线下销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线下渠道占比分别爲92.6%、90.7%、88.5%。这种依赖第三方经销商将产品投入市场,未必能控制经销商及次级经销商,会影响卫龙的盈利水平。三是护城河并不宽,事实上,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粘性并不是很大,而且公司不论在辣条领域,还是其他零食领域都充满了对手,即使卫龙市场份额第一,实际也只占了6.2%。四是健康问题,零食行业正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卫龙的主打商品本来就是「垃圾食品」,这个方面标签并不容易在大众的印象消除。
不过,既然也打折上市了,人们的担忧其实也有反映在股价上。而现在股价隔一个月就重上了招股价,并创了上市新高,证明卫龙的仍有不少投资者支持。而且,事实上,上述关于基本面的担忧其实并非致命问题,反而是未来可以进步的方向。
首先,产品单一的问题,其实很多公司寻找第二曲线时也十分困难,这问题不是卫龙独有,而且卫龙近年推出的魔芋爽也是十分受欢迎,推出时间不算长,也已经做到街知巷闻,证明卫龙的研发及推广能力并不差,本来绝对有走向产品更多元化的本钱。
其次,销售渠道的问题。虽然,在线销售的确是目前潮流,但线下销售并非什么没落的销售方式,反而,尤其就零食而言,线下传统的销售方法可能更容易让消费者触及,突然想吃辣条就去附近的7-eleven 买一包,这仍是不少人吃零食的主流接触方法。况且,卫龙并非没有放重心去在线销售,实际上,卫龙也被人称为网红股,他们的营销团队年轻有活力,常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在线营销手段。对比不少同行,的确卫龙在线销售渠道占比偏低,只占11%,但如果未来能推高在线销售的体量,将会是很好的增长点。
护城河方面,卫龙至少是一个能让人记住的品牌,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至少说起辣条、魔芋爽就会想起卫龙,正如说起可乐就会第一时间想起可口可乐一样,这方面其他竞争对手仍未及得上卫龙。而健康方面,卫龙早已尝试在营销上强调产品的健康和高端,把价格和形象包装提升到高端品牌,魔芋爽亦是卫龙推出较为走向健康化的产品之一。当然,作为零食,走向完全健康化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消费者是”好易哄”的,就像可口可乐的零系可乐也能大受欢迎,证明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关键仍是味道和宣传,而这点正是卫龙所长。
中金最近推出的研究报告指,中国辣味零食行业仍处于成长期且具有广阔的市场机会。这意味了作为龙头的卫龙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还未计海外市场的开拓。
最近,笔者常听说香港有不少00后很喜欢吃魔芋爽,而香港某著名讨论区上也常看到网民谈论辣条和魔芋爽,看来卫龙的宣传效果确实成功,相信公司未来将可更上层楼,而最近佢更一大棍由招股价爆上,应该没人有蟹货了,大家不妨多加留意。
利益申报:笔者执笔时没有持有上述股份
文章来源:黎家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