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进入2023年的时刻,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已经无法忽视。
全球碳排放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并且解决的全球性挑战。因此,碳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变得尤其关键。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揭牌仪式暨“构筑新兴金融人才高地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学术交流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会议中心举行。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分会场做“绿色融资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主旨演讲。
徐斌表示,近年来,绿色融资本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对标对表新时代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融资领域依然面临着各种内外部的制约与挑战,亟需进一步理清发展脉络,破除发展障碍,更好地适配绿色经济发展需要。
徐斌说,绿色融资领域呈现出从蓄势到迸发、从单一到多元、从无序到规范、从探索到接轨的发展态势。同时,绿色融资发展也面临规划指导不足、协同监管不足、激励约束不足、创新活力不足的困难与挑战。对此,建议重点抓好“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统筹。建议针对“双碳”目标,明确实施的“路线图”,分解目标任务,构建责任清单,为深入推进绿色融资发展提供可靠政策依据。同时,出台脱碳减排具体行动方案,建立试点区域或重点行业,健全政策模板和“工具箱”,不断完善梯度式解决和实施方案。
二是强化协调。建议以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为契机,强化绿色融资监管体系协调统一,健全跨细分市场跨金融产品标准。同时,强化金融监管与行业监管以及环保部门的协调,完善相应立法体系,加强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帮助金融机构发挥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功能。
三是强化激励。建议完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相关机制,强化基础功能设施建设,为绿色融资生态的建立提供闭合的基础信息平台。同时,提升碳市场价格杠杆功能和市场活跃度,加强财政扶持,加大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力度、覆盖面与穿透性,研究碳收益的分配共享机制,形成价格发现和传导机制,让参与主体均得到相应回报。
四是强化适配。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究,理解把握运营模式和商业逻辑,用产业化思维开展研究并参与绿色项目建设中,形成融资监测评价体系。同时,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强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适配融合。结合资源禀赋,推动产融深度结合,优化产品与服务模式,健全基于行业产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创新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价格杠杆在碳市场中的作用。
碳市场是以价格机制调控碳排放的市场。价格杠杆是通过市场机制,使碳价格高低波动来影响企业的碳排放行为,从而达到控制碳排放的目的。简而言之,价格是对企业碳排放行为的信号,越高的价格就意味着越大的排放成本,从而鼓励企业降低碳排放。
提升价格杠杆功能,具体来说就是让价格在碳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种可能的方法是通过政策手段,提高碳排放权的价格,使其真实反映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提高市场竞争程度,让市场力量决定价格,从而反映市场供需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提升市场活跃度。活跃的市场意味着频繁的交易和流动的资金。这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灵活的排放权交易选择,降低碳减排成本,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入市场,扩大市场规模。
提升市场活跃度,一方面可以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交易机制和产品,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例如,期权、期货等金融产品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市场活跃度。
最后,提升价格杠杆功能和市场活跃度,需要我们有完备的市场监管机制。我们需要防止价格操纵和市场滥用等不良行为,确保市场公平、公正。
总的来说,通过提升碳市场价格杠杆功能和市场活跃度,我们可以使碳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我们向低碳未来迈进。这个建议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我们长期、持续的努力。我们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当然,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一起,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低碳未来而努力!
图文改编来源:中国证券网
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