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来了”,这是2日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风雨无改时,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喊出的口号。说实话,笔者不太理解什么叫“香港回来了”,所以有在这句话后面是惊叹号还是疑问号的问题。也许,余伟文的笔杆子邯郸学步,仿“美国回来了”句式。
不过,逾200位来自全球约120家金融机构的大拿齐聚香江,探讨香港疫后复常的新活力以及全球金融界的机遇和挑战,确确实实给香港带来一股强劲的活力,一扫三年来极其沉闷的晦气。自然,一场大型的金融会议也不会立竿见影,给香港立即带来真金白银,但是,香港人以及全球看好香港的投资者,都感到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势头-----香港疫后复常的势头催人前进。
也许,“香港回来了”!是需要做深入的解释,才会使国际社会明白“香港什么回来了?”笔者想,全球的投资者最想要的是,作为自由港的香港回来了!
是的,香港的这次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确是说明:自由开放的香港,正在冲破新冠病毒的阻拦,勇敢地迈开复常脚步!
很典型的两个例子。一是,香港目前防疫还是实行“0+3”政策,但是实际上对与会嘉宾在进行精准的检疫后到港后可以“0+3”。二是,这次会议的主人、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虽然在外访沙特阿拉伯外访期间确诊,开会前返港核酸检查为阳性,但是 病毒量属康复范围 ,毋须隔离不纳「红码」限制。正是这种精准科学的安排,陈茂波可以如期在大会致辞,更是向世界表明香港科学复常的正确方向,既给港人也给国际社会打下强心针。
笔者根据自己曾经染疫以及香港防疫政策的变化,感到有些经济教训是可取的。
第一,开放复常是趋势,也是必须的。香港第三季度GDP负增长近4.5个百分点,远比市场预期要差,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滑坡。香港政府原有丰厚的财政储备,由于抗疫的各种支出及补贴,所剩无几。在不踏上复常轨道,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以及人员其他病症及困苦带来的损耗更大。故此,必须千方百计寻找复常与抗疫的平衡点,坚决迈开复常步伐,并且要逐步加大加快。
第二,香港没有躺平,而是因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香港的科学有效的抗疫措施。今年2月香港出现第五波疫情,要求“封城”之声四起,但是香港那么密集的居住环境,封城全民检测并不能达到切断传播链的目的。所以,国家派到香港的专家也同意香港的安排,一是坚决推进疫苗接种,尤其是高危人士;二是在国家支持下重点提升救治重症能力;三是通过立法限制餐饮等易传播的行业经营时间与范围。不但控制了疫症增长势头,更是使被挤兑的医疗复常。
第三,对病毒变种密切跟踪,科学认识。最为关键点在于,当前的奥密克戎变种的特点是传播力强,但是,一般只侵犯到上呼吸道不侵入到肺部,致死率大大低于初期在武汉出现的病毒。同时,接种疫苗不能杜绝感染,例如拜登和香港财政司长都是接种三剂以上都不免感染,但是可避免重症更可避免死亡。笔者接种三剂,2月底感染也喉咙疼二天就好了。
第四,要有“群体免疫屏障”观念。香港逐步放宽防疫限制,目前是“0+3”,未来有可能“0+0”,就是对外完全开放,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科学根据的。从表面数据看,实施“0+3”以来,外来输入及香港内部的染疫数量不但没有升高,反而呈平稳下降趋势。实际上,这是因为香港已经有相当程度的“群体免疫屏障”,一方面是三针接种率已达8成以上,另一方面染症人数也在三四百万以上。因此,社会上对于疫症持有平和的心态,各种机构有染疫的个别人即行隔离,但是机构都如常运作。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恐怕是各种社会都免不了之途。
第五,坚持动态清零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不能层层加码,搞成“绝对”清零。一个人阳性,便千万人做核酸检测,成本多重啊!香港大都先自己做快测,成本低很多。最关键点是,新冠病毒已经变弱了,这是世界各地都得到验证的事实。要根据这一变化,做出科学的应变调整,才符合辩证法。
还想说的是,为何全球金融大拿都来香港,其实是看好中国,认为中国是“经济绿洲”。可不能错过这个机遇。
原创:刘澜昌
作者简介:刘澜昌博士,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知名时事评论员,曾任亚洲电视高级副总裁,现为凤凰卫视高级政策顾问,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