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首页
财经
观察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公司
周报
动态
推荐
首页 > ESG

深圳拔得头筹,43%的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强脱钩!

来源:真灼财经 时间:2023-07-31 19:15:08

字号

在国家“双碳”政策体系的引导下,城市“双碳”行动取得了新进展。7月27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城市双碳指数2021-2022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三个维度,对全国110个城市“双碳”进展态势进行了系统评价。


《报告》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名列榜首,成都和青岛进入前三,北京、宁波、武汉、厦门、昆明、上海和广州进入前十。宁波、盐城、江门和威海的得分相比上年度有较大升幅,连云港、温州等城市得分下降幅度较大。榆林、马鞍山、日照、芜湖、晋城等城市排名靠后。


640.png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与上一年度城市双碳指数评价结果对比,110个城市指数总得分有所提升,但42个城市得分持平或下降。实现“双碳”目标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续付出艰苦努力。

 

城市“双碳”行动四大进展


《报告》总结了本期参评城市在“双碳”行动中所取得的4个突出进展。



一、分布式光伏加速发展,成为东中部能源转型的新亮点。2022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1万千瓦,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的58%以上,连续两年超过集中式光伏,成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光伏建设正由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向浙江、江苏、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扩展。分布式光伏的超常规发展,提高了110个城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有助于缓解能源供给和消费错配矛盾,为东中部重点城市的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640 (1).jpg

 

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幅提高,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为524.9万台,在狭义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25.5%,增速达到85%。110个参评城市2022年新能源车平均渗透率为23.6%,虽然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比2021年12.2%的平均渗透率,大幅增长9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20%的目标值。


640 (2).jpg

 

三、110个参评城市的减排趋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排放强度来看,参评城市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平均下降21.7%,优于全国18.8%的下降幅度。总量上看,参评城市2016~2020年碳排放平均增速为0.58%,显著低于学界估算的全国增速2.92%。


四、部分城市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开始呈现脱钩趋势。110个城市的脱钩指数显示,43%的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强脱钩,31%的城市呈现弱脱钩,显示一批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发展质量逐步得到提升。


城市“双碳”行动面临四大挑战


《报告》同时也识别出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城市的降碳和减污工作尚待更好地协同。城市双碳指数研究表明,以PM2.5为主的城市大气污染,与城市碳排放强度呈现高度的一致性,有必要协同推进“双碳”行动和蓝天保卫战。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的基本国情尚未得以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仍然超出环境容量,这些问题难以通过末端治理加以解决,而需要依靠双碳战略驱动结构调整来缓解。将本期双碳指数中的排放趋势分指数得分与同期PM2.5下降率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两者相关性不显著,意味着较多城市的“双碳”行动尚待与大气污染治理有效协同。


640 (3).jpg

 

二、重点城市碳达峰目标和“双碳”行动路径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期评价显示,多数城市碳达峰目标尚待明确,碳中和目标更是仅有两个城市公布。当前距离全国实现碳达峰仅有不到7年的时间,各城市“双碳”相关目标和路径的缺位,低碳转型和绿色投融资缺少必要的可预期性,不利于引导各界广泛参与。


三、多重目标下碳排放控制难度加大,碳排放占比偏高的工业大市表现不尽人意。碳排放量高的前10个城市排放总量占110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其中唐山、榆林、银川、滨州、包头这些传统重工业城市,双碳指数得分靠后。苏州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城市,其低碳状态和排放趋势得分也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何在保持全球制造业大国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脱钩,将是我国长期面临的艰巨挑战。


四、能源统计信息披露不足,碳排放数据披露制度有待统一。参评城市在全社会分品类分行业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结构、全行业能源消费等指标公开上仍存在欠缺。其中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缺失度最大。能源与碳排放信息披露不足,不利于城市开展后续的碳达峰碳减排工作,同时影响其“双碳”目标的可靠性以及公信力。


针对评价识别出来的挑战,中国城市双碳指数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指出,“双碳”目标是从全国整体来谋划的,既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也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地区应在“全国一盘棋”中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带来的机遇,推进能源替代、工业脱碳、低碳建筑、交通和无废城市建设,扩展森林和海洋碳汇,协同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城市双碳行动建议


为协助各城市更加精准落实国家双碳“1+N”政策体系,阳平坚代表课题组提出六点行动建议。


640 (4).jpg

 

一是基于自身条件明确碳达峰目标,力求协同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细化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引导各界合力推进。


二是促进分布式能源开发和应用,加速推进能源替代,同时在能源消费端推进电能替代,以此实现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三是挖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推动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励企业自主推进减污降碳技术研发应用,建立试点项目清单。


四是明确传统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利用城市在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的主动权,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车和节能车更快得到普及。


五是规范城市能源和碳排放统计,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六是以生活垃圾分类为抓手,助力居民生活绿色转型和零碳社区建设。


此外,课题组还对“双碳”行动主管部门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通过顶层设计,细化“全国一盘棋”推进城市“双碳”工作方案。


二是建立城市“双碳”工作评价与考核制度,促进有条件的城市主动作为,率先行动。


三是建立“双碳”统计与信息披露制度,提升碳排放计量与实测能力。


四是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城市建设,带动后进城市紧跟先进城市步伐。


五是促进东部城市高度聚集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与西部城市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对接,形成东西部结对帮扶联动发展的格局,推动“全国一盘棋”在城市层面落地。


文字来源:中国环境

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