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4天,《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即将截止。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重启CCER市场的基础制度安排和关键政策支撑。
《管理办法》对原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进行了系列修改和优化:自愿减排交易的主管部门由国家发改委变更到生态环境部;将温室气体种类数量由6种增加到7种……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CCER方法学。
方法学是Methodology的直译。它指的是编写指南,项目申请者通过方法学的指导来编写CCER项目的设计文件PDD。
目前,我国已备案的方法学涉及16个主要领域,数量超过200个。据统计,在经审定的2000多个项目中,有约90%的项目都集中使用了某几个方法学,经备案的大部分方法学几乎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
在此前的政策中,国家主管部门负责备案,项目开发者可向国家主管部门提交新方法学备案申请,方法学备案通过后,相关的CCER项目可根据方法学编写PDD。
在《管理办法》中,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制定方法学。这表示,具体哪类项目能够申请CCER交易,还需要等待具体的方法学落地才能明确。
为此,生态环境部已在今年年初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并委托相关部门对社会各界提出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组织开展两轮评估遴选工作。
此外,在《管理办法》中,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登记中的范围类别也有较大的变更。
此前政策显示,开发为CCER的项目需要符合方法学+清洁发展机制。
《管理办法》显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应当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有利于减碳增汇的领域,能够避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实现温室气体的清除。申请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需在2012 年6月13日之后开工建设。
这表示,减碳增汇型项目都有可能参与CCER全国市场的交易。除了帮助客户进行碳资产开发的碳管理企业,多家环保、林业领域的上市公司都纷纷“表态”,其正在储备开发相关项目,CCER重启有望为其增厚利润。
林业碳汇成为了CCER项目开发和储备的最大热点,去年开始,业内已兴起“圈地”、“圈开发权”运动。据悉,2022年全国有18个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和21个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被纳入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碳汇试点。
在国际碳信用市场上,林业碳汇已经取代了可再生能源,成为碳信用签发量的主要来源。我国生态环境部也已表态支持把林业碳汇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交易当中,更好的去发挥市场作用,因而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除了林业碳汇,目前争议较小、大概率将成为第一批发布的方法学还有分布式光伏。目前国内分布式光伏不能申请国内绿证,出售绿电也仍处于试点阶段,因此参与CCER交易成为了分布式光伏获得额外环境收益的重要路径。
在国内,受益于CCER重启带来的连锁反应,小到单纯的碳交易和资产开发,大到整个碳管理、分布式光伏等减碳降碳生意,市场规模最高可达上万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尽管方法学仍存不确定性,尽管重启后CCER价格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下滑,这些负面因素都难以困扰风口掘金者。
文字改编来源:碳链科技
内容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