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底色
在10月30日至10月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有一项重要部署就是强化五大金融服务领域——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发展。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金融机构一直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从微观角度观察,为“绿色”领域提供持续且优质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国有大型银行信贷业务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国有大银行将持续发挥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
绿色信贷增幅显著
绿色金融是一种旨在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金融活动。这一概念涵盖了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领域项目的投融资、运营和风险管理服务。
在国内,国有大型银行担当起了重要的信贷投放角色,近年来为绿色领域提供了持续且优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这种支持反映在经营业绩上,尤其是在传统信贷业务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国有大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在前三季度显示出显著的增长。
举例来说,工商银行的绿色贷款增长超过30%,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过5万亿元,这一数字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农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余额达到3.8万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了1.1万亿元,增速达到42%,创下了历史新高。至于中国银行,其绿色信贷余额的增速也领先于其他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达到了2.89万亿元,增长45.19%。
除了信贷,绿色债券也是重要的碳金融产品,在市场规模上仅次于信贷。在绿色债券的承销方面,多家国有大行保持了增长趋势。例如,中国银行的绿色债券承销规模至9月末达到2862.07亿元,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排名第一;交通银行主承销的绿色债券达到79.42亿元,同比增长10.48%。
中国银行研究院的研究员吴丹指出,在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中国的绿色信贷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今年上市银行的三季报业绩显示,国有六大行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主力军,维持了较高的绿色贷款供给增速。这反映了银行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持续贡献和中坚力量。
持续贡献“绿色金融”力量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日益重要,“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推进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发展方向。银行通过增强绿色金融业务,不仅有助于拓宽金融服务的供给,也能提升资金在环保和绿色经济领域的配置效率,满足市场的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政策配套和引导至关重要。银行应当丰富绿色信贷的投放领域,拓展到更广泛的绿色产业,并利用其规模、资源和成本优势,积极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将资金导入低碳减排等领域,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挑战,例如资金缺口、信息不对称、认证难度、期限错配和专业能力需提升等问题,金融机构需要增强产品投研能力,提高专业人才队伍技能,并创新金融服务,如信贷、资本市场、存款和顾问咨询等,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银行还应发挥跨境优势,通过大湾区等国际交流窗口,对接国际绿色标准,拓宽绿色金融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应继续提升绿色金融创新水平,加强政策支持,以确保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的环境目标和高质量经济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文章改编参考证券日报,内容不存在商用行为,仅供行业知识传播交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