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one
山西:2030年省能源电子产值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
山西省工信厅近日发布《关于推进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30年,山西省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产值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健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进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Part two
人民日报: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面向未来,只有强化“双碳”目标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才能以发展的“含绿量”提升产业的“含金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才能兼顾发展和减排,逐步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要看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总体状况是富煤贫油少气,长远来看,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我国将逐步摆脱化石能源依赖。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利于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真正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展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把能源产业从“资源属性”转变为“制造属性”,将有力助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能源安全自主可控。
Part Three
东北地区装机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12月15日,东北地区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对保障辽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优化东北电网电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清原抽水蓄能电站其余5台机组仍在安装、调试过程中,计划于2025年3月前全部投入运行。届时,电站每年可节约标煤1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5万吨。
Part Four
《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较2021年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到2030年,工业锅炉产品热效率较2021年提高3个百分点,平均运行热效率进一步提高。《方案》重点从加快新建锅炉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开展存量锅炉更新改造、持续提高锅炉运行管理水平以及完善锅炉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保障体系4个方面,安排部署12项重点任务。目前,我国共有锅炉约32万台,年消耗能源约20亿吨标准煤,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
Part Five
海南“土地超市”上架首批3宗“海洋碳汇”
日前,首批3宗“海洋碳汇”在海南“土地超市”系统海洋碳汇货架上架,意味着海南省经营性用海资源整合迈进一大步,海域资源要素供给更加规范化、便利化。上述3宗“海洋碳汇”,分布在儋州、文昌、昌江市县,总面积752.57公顷。截至今年12月15日,“土地超市”平台已上架国有建设用地937宗、5.20万亩,国有农用地5宗,采矿权5宗,海域使用权143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8宗。累计成交522宗,共2.85万亩,成交总价款605.628亿元。
Part Six
今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0.36%
今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开盘价71.40元/吨,最高价71.94元/吨,最低价71.40元/吨,收盘价71.61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0.36%。今日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40299吨,成交额10073978.20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444758吨,成交额32207051.80元。今日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585057吨,总成交额42281030.00元。截至今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31665646吨,累计成交额24145382174.81元。
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行业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