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的时候,武汉、河北、山东等多地突发疫情。而这些确诊病例,大多与在武汉举办的一起“培训会”有关。而这场培训会,是一家名叫“如新集团”的保健品公司组织的销售培训活动。
事情爆发后,如新集团火速否认,称此次培训会为“经销商自行组织的活动”,并非经公司官方背书。无论如何,这场培训会背后的“如新集团”,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如新集团,听过这个名字的人也许并不多。但是它的“黑历史”可并不少。过去十年来,它的种种骚操作一再被媒体曝光,然而事后又总能神奇地平淡下去,继续它的骚操作。
可以说,这家公司一直在“低调作恶”。
1 “如新”之恶
还是早在2014年,人民日报就曾经连续刊发三篇文章,矛头直指如新集团“涉嫌传销”。
其中第一篇文章发表于2014年1月14日,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1月22日,时间跨度大约一周。期间如新集团在美股市场的股价累计下跌43%。
人民日报发文的效果堪比沽空报告,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深水炸弹,直指如新集团的商业模式——金字塔直销——涉嫌传销。
对此,如新集团随后发布了一份内部信,称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经销商不遵守公司的政策和监管要求,部分行为并未得到公司授权。如新集团将会纠正这些行为。
同时,如新集团还看似真诚地“为这些不幸和未经授权的行为道歉”,并希望社会各界及媒体给予纠错的机会。
如新集团的“服软”态度,躲过了媒体和官方的进一步追究。但是如新的“骚操作”不止于此。五后,2019年3月,如新集团的销售人员(林丽,化名)在患病后连续服用如新集团的“万能”果汁后去世。如新集团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位林丽生活在北京,2015年产下一子后一直在家休养,老公挣钱谋生。2016年经朋友介绍了解到如新集团,并为其产品的神乎其能而着迷,并开始参与其中。这其实就为后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刚一开始,林丽的家人并未产生警惕。但不久后,林丽的家人发现,如新的产品开始占据她生活中的一切:
饭不吃了,要吃如新保健品,水不喝了,要喝如新的果汁,刚出生的小孩疫苗也不打了,疫苗有毒,要用如新的产品。最后是生病都不肯去医院,就喝如新的果汁。
林丽的老公苏伟(化名)一度觉得妻子被洗脑了,变得不可理喻,随之有过离婚的念头,但因为孩子太小,最终作罢。没想到最终以悲剧收场。
2019年2月,林丽去唐山给客户“送货”,回到北京后开始发烧——但是根据如新的“导师”的说法,这是身体在“排毒”的信号,要继续服用如新的g3果汁(传说中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
后来高烧持续2天,林丽仍然在“导师”的“指导”下服用g3果汁。朋友和亲人都在劝她“要不去医院看看”,而林丽依然坚持“多喝水和喝g3”,不吃饭不吃药也不去医院——两天后死亡。
据朋友反馈称,林丽去世前的一年之内,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烧。而每次发烧,她都是“喝水”+“g3果汁”——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这次终于夺走了生命。
此次事发后,如新集团仍然是类似的处理方式:第一步“认怂”(深刻反省、成立专案组、违规课程下架),第二步把责任推给经销商(确有经销商存在不当指引或夸大宣传的行为),第三步唱高调(提高企业自律规范、守法经营的意识、号召消费者媒体政府监督),总之都是冠冕堂皇的废话。
然后继续做他的传销生意……
2 传销之恶
这几年,中国人都有这种经历,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碰到一两个“中招”传销的,估计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经济处在下行趋势,许多行业扩张势头放缓,而居民的生活压力还是在的,传销既能赚快钱,又能获取终身“被动收入”——何乐而不为。
很多传销公司都声称自己是“直销”——其实这都只是文字游戏。只要符合两点,不论叫什么名字,都是传销:
第一是金字塔形的销售网络;第二是客户对产品不存在真实需求。
先说第二点。如果客户对产品存在真实需求,那么即使采用金字塔形销售网络,它依然不是传销,最典型的就是保险业。保险业的销售模式有点像传销,这毕竟给保险销售人员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人们都知道保险不等于传销。保险是重要的金融工具,毋庸赘述;否则为什么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在为人民提供社会保险。
但是如果即没有真实需求,又是金字塔销售网络,那就必然是传销无疑。因为用户对产品没有真实需求,所以必须去吹嘘一些神乎其神的功能,还要告诉用户,必须长期坚持使用才能有效果,短期使用一两次没有用。
这种产品天然就是保健品——一日三餐之外,要不停地吃,多多益善。很难想象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脑会采用传销的模式。
还有一点就是产品的功效很难检验。药品为什么很难传销,因为药品必须在生病的前提下才能使用;但正常人不会天天生病。保健品,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怎么说都是你的理。
由于没有真实需求,所有需求都建立在销售人员的吹嘘的基础上,因此产品不会有真实的市场,说白了,正常人即便是出于给亲戚朋友面子买过一波,吃过了,知道了,OK了,以后就不会再买了。
这就导致传销的模式,最后所有销售额必然落到“自己人”头上——销售金字塔的底层,新加入的人,要为塔顶端的人买单。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传销组织刚开始做得风生水起,到最后一定沦为自相残杀的恶性循环。所以如何从根源上远离传销,只看一点,它的产品是否有真实的可持续的市场需求。如果没有的话,还不如去卖大米、卖白菜、卖——那些玩意有真实的市场需求,每人每天都要吃。
道理不难懂,但为何传销屡禁不止?
3 人性之恶
比传销更古老、更邪恶的商业模式是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起源于美国,1919年,一位叫庞齐的意大利人来到美国,波士顿,并声称自己发现了一种赚钱的好方法,就是把欧洲的邮政票据卖给美国。
当时美国对金融投资还不了解,所以他说:所有投资,在45天内,有50%的回报,90天翻倍。有小部分人将信将疑地投了点钱,发现真的能拿到那么高的收益。于是,大量投资者跟进。一年多时间,4万人成为了庞齐的投资者。他一下子成为了美国金融街的投资巨鳄。
最终人们发现,他自己只买过两张邮政票据,前面所有投资者的收益,都是用后来投资者的本金补上来的。这就是著名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至今已经有103年的历史,但庞氏骗局的核心思想,在人类心中扎下根基,已经成为人性的苟且之恶的一部分。
庞氏骗局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后来者为先入场者提供收益。100多年来,庞氏骗局被不断地改良、创新、美化,以致于到今天很多骗局已经看不出庞氏骗局最初的野蛮丑陋的样子,但他们的核心思想仍然与最原始的庞氏骗局殊无二致。
只要符合这个特征的模式,都是庞氏骗局。传销以及说金字塔形销售网络,本质上与庞氏骗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销与庞骗的区别在于,传销的金字塔顶端的人可以自己通过销售拿提成收入,而庞骗必须靠后来者为先入者买单。所以传销是改良的庞氏骗局。
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相信传销以及庞氏骗局,这就是人性之恶。
庞氏骗局也叫博傻游戏。参与这个游戏的玩家,相信一定有人比自己更傻,自己可以成功地忽悠这群人为自己接盘。击鼓传花,只要鼓声停的那一刻,绣球不在自己手里,那就成功套现离场。
其实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有庞氏骗局的影子。像股市里面的短期炒作,就是庞氏骗局,只不过在股市中有一个更美好的称呼:赚钱效应——今天买了明天就能赚钱。这不就是因为不断地有资金进场接盘嘛。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有很好的资源禀赋,却不能摆脱贫穷的命运,像拉美、中东、非洲很多国家。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这些国家的人都在跟自己的同胞玩“庞氏游戏”,每个人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受损的前提下,他们只知道财富可以通过掠夺获得,而不知道一个良好的秩序和制度可以使所有人在一起创造财富。这样的国家,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庞氏骗局,一个传销组织。
能否使国家走出这种状态,如果不是靠运气,那就只有靠集体智慧了。
4 结语
回到如新集团。在这几年的舆论环境下,美国公司在中国往往很难独善其身。就连明星公司特斯拉,都因一些小毛病上头条,被媒体和网民群起围攻。
同时,这几年中国政府打击传销的力度不可谓不大。像“权健”这类庞大的传销帝国,都最终难逃法网。其实权健很多业务领域并不是传销,只是它的第一桶金来自传销,核心业务的销售手法是金字塔形销售网络。
然而“如新”这家保健品公司,能够在把人喝死之后依然若无其事,继续游离于主流媒体的关注范围之外继续做传销勾当至今公司高管、区域总监、甚至公司法务代表一个都没有露面:这样的公司要么是真的身正不怕影子斜,从法律的角度无可挑剔;要么就是有极其强大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