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去年12月3日中概股集体暴跌之后,三个月后的今天,又是无比黑暗的一天。
除台股台积电之外,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全部暴跌,其中以贝壳、京东、拼多多以及好未来跌幅最深,超过15%;造车新势力中小鹏、蔚来跌9个点,理想汽车跌6%;阿里巴巴跌8个点,百度跌6.29%。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中概股市场哀鸿遍野,然而美股大盘标普500指数只跌0.45%,纳斯达克跌幅不超过1%。天壤之别!
中概股暴跌的起因,仍然是臭名昭著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的最终实施细则在2021年12月3日由美国证监会公布。
根据该法案,一旦一家在美国股票市场交易的外国公司连续3年被认定为“被识别公司”,则将启动强制退市程序。而认定标准包含如下两条:
(1)该公司聘用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无法对其展开检查或调查的审计师事务所;
(2)经PCAOB认定,该“无法检查”或“无法调查”的状态是由公司所在地政府的立场所造成的。
简单来讲,PCAOB及其认可的审计师事务所的立场,一定是与美国政府一致的,而上市公司“所在地政府”的立场与其并不一定一致。以目前中美之间小摩擦不断的贸易科技外交关系而言,PCAOB找出公司的问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果不其然。昨晚,美国证监会(SEC)发布消息称,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认定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有退市风险。这五家公司分别是:百胜中国、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和黄医药、以及ACM Research——其中有一家餐饮零售、一家芯片、三家生物医药。
昨晚中国证监会火速发表声明,称这是将“证券监管问题政治化”。但效果并不明显,中概股的抛售浪潮仍然此起彼伏。“中丐股”,没有最低,只有新低。
1 远赴他乡
事实上,中概股的命运,从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川普打响“贸易战”的那一刻开始,已经注定了。
背后的逻辑是清晰的:中美贸易关系上的争端,只是两强之争的一个具体块面;而随着争斗的白热化,争斗的领域也必将从贸易扩散到科技、资本、人才、教育、甚至军备竞赛。
然而,就在这头灰犀牛从远处转过身、它尖利的牛角和锋利的眼神对准你的这一刻,还在有无数企业前仆后继地“赴美上市”:
像新能车的“三剑客”(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分别于2018年9月,2020年7月和8月赴美上市;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和陆金所,分别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10月在登陆纽交所;2018年12月的腾讯音乐,今年年初的电子烟新秀雾芯科技(RLX),还有今年3月份登陆美股的知乎……
这些都是伴随着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的这几年,依然选择赴美上市的公司。对于他们而言,中美的灰犀牛风险也许很清楚,但是短期对资金的需求,以及中国股市上市制度的限制,成为了他们被迫远赴他乡的原因。
这背后,当然是时代的无奈。
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于1990年,而当时股市作为直接融资渠道,以服务工业和制造业企业为主。然而当时全世界范围之内,计算器与互联网创新创业潮已经如火如荼,中国的第一批计算器、软件、互联网、游戏等公司,都是那个时期成立的。
而鉴于当时沪深两大交易所对公司上市的条件要求,这些对于当时而言的“新兴行业”,是无法通过A股市场融资的。
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赴美上市逐渐成为中国企业的选择项。而早期的中概股,在中美关系花好月圆的年代,曾经一度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宠儿。例如,1997年,中华网在纳斯达克挂牌当天,股价直接从20美元飙升到了67.2美元。2005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的时候,当日股价涨幅高达353.85%,创下当时海外IPO的最高纪录。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平均涨幅为130%。在2008年金融危机、美股市场哀鸿遍野的大背景下,中概股的业绩与股价表现,堪称“风景独好”。
2 沽空善恶
但是好景不长,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概股在美股市场的地位开始一落千丈。使中概股跌落神坛的是一桩“沽空”旧案。
2010年6月,大名鼎鼎的沽空机构——浑水——连续发布了六份针对东方纸业的报告,声称其涉嫌严重的诈骗和造假行为,打响了狙击中概股第一枪。(注:东方纸业目前已经改名为“互联网科技包装”,股票代号仍为ITP)
沽空报告中的许多指控也许并不属实,有的是一些不合理的推测;但是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核实,只能选择“宁可信其有”——先减低仓位,避免损失。等到最终确认了指控不实,股价已经跌很多了。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例如在东方纸业的案例中,沽空导致当月股价下跌33%,而随后美国证监会开展了长达三年的非正式调查。尽管调查结果安全落地,但是东方纸业的股价于2010年跌去六成,到2011年10月的时候,距离被沽空前的局部高点,已经跌去八成。
继东方纸业之后,绿诺国际、中国高速频道、多元环球水务等中概股相继被做空,而这三家中概股先后因浑水的沽空报告导致股价大跌,最终难逃退市摘牌的命运。
只有部分“命硬”的公司,能够在被沽空之后翻盘,股价重回上升渠道。例如新东方。新东方在2009年和2012年,分别先后两次遭遇了香橼和浑水的做空。但是公司并不存在沽空报告中所指控的问题,且商业模式非常优秀,最终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股价上涨数倍。
进入2020年,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随后一众沽空机构彷佛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旋即盘桓在中概股周围,一场沽空中概股的狂潮来袭。2020年3到6月期间,爱奇艺、跟谁学、欢聚时代等中概股先后遭做空机构狙击,相应的股价也随即下挫。
为什么爱奇艺总是被做空?这就涉及到沽空背后,一些令人难以启齿的原因。
毕竟爱奇艺、B站这些新兴的视频平台,拥有海量的中文华语影视资源,承载着华语文化与中国软实力输出的潜在可能性:它们是能够对标Netflix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了。
君不见,Netflix这几年来疯狂收购小语种影视资源——其垄断全球文化话语权的野心呼之欲出。因此,打击爱奇艺和B站等华语视频平台,就成了大国之间文化角逐与较量的新阵地。
3 低估之辱
随着沽空机构的持续打击,中概股在美国股市逐渐从“香饽饽”变成“冷馒头”,估值也由“溢价”转变为“折价”,有的时候甚至是羞辱性的低估。
截止周五收盘,中概股中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只有阿里(3035亿USD)和京东(1211亿USD),剩下的互联网大厂如网易(691亿)、拼多多(682亿)、百度(478亿)。
而同为科技和互联网巨头的美国公司,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甚至特斯拉,市值都在万亿美金以上。元宇宙(脸书)市值8536亿美元,位列第六。估值来讲,上述这几家互联网巨头的市盈率都在25倍以上。
同为电商巨头,亚马逊的估值高达65倍,而阿里的估值仅有15倍。如此差距的背后,已经不止是资本市场自身的逻辑。
除了互联网大厂,同为新能源汽车的种子选手,美国本土“根正苗红”的特斯拉,股价一路唱着歌大涨,市值突破1万亿美金。
而来自中国的蔚来汽车,虽然去年夏天合肥市政府注资之后获得了一波估值拉升,但今年以来上涨势头一直不行。市值也只有区区500亿美金。
当然,读者会认为比较股价和市值不科学。那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只股票的估值。
鉴于新能车企业正处于市场导入期,盈利并不稳定,所以我们采用“市销率”,即PS估值。可以看到,如果按12月3日收盘价计算的话,特斯拉的市销率在21倍左右。
而蔚来汽车的市销率在9倍左右。
这就是赤裸裸的差距。有人说,特斯拉有梦想啊,人家马斯克想上火星。我想说,不过是个梦想罢了,谁不可以有呢?
特别是在蔚来得到合肥市政府的支持之前,很多投行给出来的目标价就是1美元——这近乎羞辱。在美国市场,股价1美元,是强制退市的门坎:如果一家公司持续30天低于1美元,则会被“亮黄牌”——发出退市警告;如果此后的90天里股价无法回到1美元以上,则会被“亮红牌”——启动退市流程。
4 集体诉讼
除了恶意股东,长期低估,中概股还有另一个噩梦——集体诉讼。
在美股市场,集体诉讼是上市公司非常头疼的事情。不仅是因为集体诉讼本身的麻烦,更是因为触发集体诉讼的因素,往往是股价的下跌。有统计数据表明,六成以上集体诉讼是因股价下跌、新股破发等因素引起的。而集体诉讼的结局,最终往往以退市收场。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沽空,股价下跌,集体诉讼,退市。
想想也不难理解,如果股价一直上涨,就算公司有点小瑕疵,股民也不计较了。而一旦股价下跌,各种麻烦就都来了。
更为隐秘的一点,在集体诉讼里面,有些机构会存在动机不纯的行为。例如,在很多沽空和集体诉讼的案例中,律师事务所的角色相当暧昧——
一方面,在上市前律所为公司提供各种审计报告和法律文书,如果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律所会帮公司遮掩;另一方面,一旦上市之后,这些灰色空间就成了沽空机构和集体诉讼的“靶点”,律所如果不顾及自身职业道德而把这些信息泄露给沽空机构或集体诉讼律师的话,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一鱼多吃。
诉讼的波及面非常广,很多中概股公司都难逃“诉讼”的命运。例如,由于被做空导致诉讼的如澜起科技、世纪互联;由于业绩下滑导致集体诉讼的如聚美优品,而因高管人事变动导致诉讼的最典型案例是中手游,因私有化被诉讼的则是巨人网络。
甚至连一些非常优秀的互联网大厂,都难逃集体诉讼的“讹诈”。
2015年,在美上市不到一年的阿里巴巴集团在美被提起集体诉讼,并于2018年及2019年同意分别就其联邦及州法院的诉讼支付7500万美元及2.5亿美元的和解金,合计的3.25亿美元创下中概股有史以来最高和解金纪录。
5 敦刻尔克
1940年5月26日到6月4日,在法国北部的海岸线上,总共33.8万英法以及比利时军人撤退到英国本岛。这就是二战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人们也常用“敦刻尔克大撤退”去表示保存实力,避免消耗,以图东山再起。
今天,在风急浪高的中美角斗版图上,香港就彷佛当年二战时欧洲战场上的“敦刻尔克”。
刚刚过去的周五,港交所股价在港股市场呈现普遍跌势的情况下明显反弹,盘中涨幅一度超5个点。
这几年,每当中概股遭遇沽空或者面临“集体退市”的风险的时候,港交所的股价都会闻风而动,涨一波。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这些有可能从美国“退市”的中概股,未来无非两个选择,A股和港股;无论落脚在哪里,对于港交所都是利好,所以大涨。毕竟互联互通机制已经运行了7年多,内地与香港股市已经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18年4月,香港证券交易所推出“上市新规”,其中明确规定了同股不同权的互联网企业与生物医药公司可以在港交所上市。
此前港股市场持续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制度弊端,终于得到了修正。自此开启了一波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热潮。
品尝新经济“头啖汤”的是小米(1810.HK)。尽管小米上市的时候正处在大盘自高位回落的关头,并且上市之后股价破发也的确让不少投资者对“港交所新政”持保留意见甚至有所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实施“新政”之后的港交所,为中国新经济公司提供了赴美上市之外的另一个选项。这件事的意义非比寻常。
特别当我们看到就在港交所推出“上市新规”的一个月之前,2018年3月,美国前总统川普发动贸易战;而4月则对中兴通讯“一剑封喉”。
事实上,从中美贸易争端开始的那一刻起,中概股的命运已经在大概率上注定了。而港交所为这些企业提供的,无异于一个避风港湾。
2019年底,阿里巴巴以第二上市的方式登陆香港交易所,当年因“同股不同权”的架构被迫远赴美国的缺憾,终于弥补了。
自此之后,回港上市的中概股逐渐多了起来。到2020年,京东、网易、万国数据等一系列中概股,纷纷回港上市。2021年3月,B站也回归香港市场。
2020年6月,港股推出“恒生科技指数”,对标美股的纳斯达克指数,而其成分股之中,阿里、京东、百度等这些“中概股”都赫然在列。随着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恒生科技的成分股里面,中概股的占比会越来越高。
6 重归故土
不只是香港,这些年来A股市场的制度创新也在加速进行。2019年科创板,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2021年北交所,几乎每年都有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
这些都为美股市场上的“中概股”重归故土,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与牢靠的保障。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首批公司挂牌。代号为688008的澜起科技,曾于2013年10月1日以中概股“芯片第一股”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随后一年之中,澜起科技因遭遇做空,于2014年11月完成私有化退市。
2014年从纳斯达克退市,2019年登陆A股科创板,澜起科技看似华丽的转身,背后却是中概股在美国所有遭遇的缩影。
没错,如果能在自己的国家上市,讲着自己的母语,对着自己的同胞,谁会跑去太平洋彼岸去遭受别人的白眼?如果在美股市场能够平安度日,不被恶意沽空,谁又肯花费高昂的成本、冒着巨大的风险去私有化退市?特别是当这一切还要在不明真相的、鸡蛋里挑骨头的媒体的镁光灯的聚焦下,把每一处伤痕无限放大,以调侃嘲讽甚至不无阴谋论的文章呈现给读者,再任由后者去发挥各种揣想与猜测……
这一切,随着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优化完善,将最终写入历史,而烟消云散。中概股的集体归宿,是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