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发表的《买卖协议研究报告 2022》,致同报告显示,由于疫情妨碍经济活动,去年香港上市公司的买卖协议数量按年减少约26%至248宗,且跌势延续至今年第一季,于今年第一季中,买卖协议交易宗数同比下跌9%,其中收购协议宗数下跌17%,出售协议宗数下跌3%。
该公司法证调查服务主管合伙人汤飈表示,虽然去年及今年第一季度的交易宗数下降,但对于2022年下半年的交易市场仍然审慎乐观,因为预期商业活动会随内地疫情放缓后复苏。
汤飙表示,受到房地产调控影响,不少内房企业面临财困或需要债务重组,预计行业内会有更多合并,料今年房地产和建筑行业会有不少买卖协议,具实力的房企会购买表现较差的房企。
他续指,香港引入SPAC上市形式或许会促进本地的买卖协议交易,但料此影响将于中长期方能显现,短期影响有限,因为公司通过SPAC形式上市后,有24个月的时间宣布收购目标公司。
于2021年,在达成买卖协议的业务收购及出售交易中,纯以现金结算是最常用的方法,分别占相关交易的64%及94%,但数据显示纯以股票结算的交易宗数比例增加至16%(2020年:7%)。不过,纯以现金结算的方法,因为比发行债券及本票等金融工具在流动性、时间及成本上更具优势,所以仍为主流的结算方法。
在香港上市公司于交易时所采用的估值方法中,资产法超越市场法成为市场主流的估值方法,于2021年的业务收购交易中更为普遍,占比达43%,而于业务出售交易中也继续是最常用的估值法,其占比由2020年的48%上升至2021年的64%。反之,使用市场法为业务出售交易估值的占比下跌,由2020年的37%下降至2021年的24%。
汤飙表示,企业交易市场于2021年受脆弱经济及金融市场前景不明朗影响;于2022年,全球市场更遭受通胀及加息等不利因素影响,并继续因疫情的长期肆虐而雪上加霜。在动荡的市场中,更难采取市场法去做估值。再者,目前资产法已成为业务出售交易的主流估值法,反映卖家倾向以资产负债表中较为中肯和稳定的资产净值作为估值指标去尽量提高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