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内房股行情与昨天相比可谓是冰火两重天。皆因内房龙头碧桂园的一则配售销售带崩了市场,原本已经持续两天的底部小反弹也宣告熄火。
今天碧桂园惨跌15.3%,距离上周五反弹前的低点3.10元仅差6港仙。
除了碧桂园,今天惨跌的内房股还有合景泰富,跌6.08%,新城发展跌6.38%,时代中国控股跌5.62%,万科企业跌2.53%,还有绿地、富力、弘阳、佳源、龙湖等内房股普遍跌幅在5、6个点。
碧桂园这则配售消息之所以如此厉害,原因在于其大额折价。昨天7月26日碧桂园收盘价在3.72港元,而当晚宣布的配售价格仅3.25港元,与收盘价相比低12%,折扣力度简直是“618”和“双十一”的节奏。
此外,刚涨两天就急吼吼的大幅折价配售,也给市场和股民一种“渣男”的印象。于是今天市场用用脚投票,干脆把价格给你砸下去。但无论如何,这一轮配售,碧桂园筹集了27.91亿港元的资金(发行8.7亿股),补充了重要的流动性。
而如果我们把视线拉长,抛开一两日的价格不谈,且不论它是昨天收盘价3.72、还是配手价3.25、抑或是今天的收盘价3.16,拉长周期来看,对于碧桂园而言,目前毫无疑问是股价的底部区间,市盈率2.33,市净率仅0.3,毫无疑问白菜价。
而在这样的底部区间,这些参与配股的资金所看重的,笔者认为,更多是倾向于未来中长期的反转空间。
入市比较早的朋友经历了2017年的牛市,当时港股市场有内房“三剑客”的说法——恒大、融创、碧桂园。当年不少股民全仓进了这三只,于是到年底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现在,恒大已经跌落神坛,融创长期停牌,按照非公开消息正在变卖资产但还未必找得到接盘侠——而碧桂园到目前还没有违约。
此前7月14日,碧桂园公布,拟在二级市场回购公司债券,首期规模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据克尔瑞数据,自2021年12月30日至今年6月15日,碧桂园已公告累计购回优先票据本金总额5570万美元。6月主动要约回购7月到期的6.83亿美元票据。目前公司年内已无到期美元债。
自去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推出房地产调控的“三条红线”以来,房地产行业规模收缩明显,不少前期“蒙眼裸奔”加杠杆的房企,到现在普遍出现困难。2017年的大会上中国官方提出“房住不炒”,而不少房企从2018年就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例如2018年9月的年会上喊出“活下去”的万科,以及2018年二季度就开始“优化”员工的碧桂园。就在那一年,恒大还在拿地造车,而融创老孙还在充当“白马王子”接盘乐视。
草蛇灰线自那时埋下。到现在,曾经过苦日子的万科和碧桂园还活着,而大力出奇迹的恒大和融创已经躺在地上了。
话说回来,港股市场,历来市场顶部配股是离场标志,而市场底部配股是进场信号。笔者在7月21日的文章中曾经提到,万科旗下物管公司万物云,获中国SEC批准在香港IPO,这是市场底部的一笔大“配股”(IPO与配股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募集资金);而今日碧桂园的底部折价配股,也是相同性质的大件事。
政策面上,7月21日国常会指出“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住房刚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同日,银保监会表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确立,首批646亿元资金筹集到位。”
消息面上,7月第三周销售数据边际改善,中央及各地政府与金融机构积极合作,部分民营地产公司纾困在望。百城房贷利率等创2019年以来新低,为行业恢复奠定了需求基础与信贷基础。
底部是一个区间,其实给了人们充足的进场机会,只是人们沉浸在恐惧和观望之中,错过对机会的把握。尤其是这个过程中各种正面反面信息交织出现,令人难以判断。
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没有违约、财务正常、现金流健康的房企募集资金,甚至不惜“折价”“贱卖”——其实他们是在逆周期操作。包括2018年房价还在蹭蹭蹭的时候主动过苦日子,也是逆周期操作。当公司在市场底部“伸手”拿钱的时候,刚开始,市场会被吓一跳——但当逐渐回过神来的时候会恍然大悟,这些资金完美抄到了底市场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