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制造业的神经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芯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革命与产业周期的底层逻辑。换言之,制造业风口对芯片行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定向作用,是制造业决定芯片,而不是芯片决定制造业。
像这一轮技术演进——2018年之前的手机与消费电子领域繁荣,直接带动与消费电子相关的芯片和技术板块爆发;而随着2018年之后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增长进入平缓期,消费电子芯片板块跌入低谷。
当下,毫无疑问最火的领域是新能车,2020年初特斯拉入华、降价、以及量产的消息给新能源车厂极大地支持,也刺激着传统车企巨头转型,于是这一波产业繁荣效应在2021年下半年以及今年上半年步入技术与产品的收获期。
这就造成了芯片行业的一个怪现象,一方面消费电子产品的库存高企,另一方面新能车相关的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是汽车芯片供不应求,价格高涨100倍;另一边是消费电子芯片扑街,7月2日台积电三大客户看淡,MCU板块出现价格雪崩。
一升一降,青黄不接。
市场基于芯片供大于求和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去交易,芯片板块持续漫漫阴跌。这是非常明显的错杀——或者说,市场在等一个来自需求端的确认。
消费电子已经大势远去,除非未来可穿戴设备或者元宇宙等领域爆发新的全民级产品创新。否则这个确认信号不可能来自消费电子,而是大概率会自新能源汽车。且笔者认为,目前这个确认已经来了一些聪明的投资者已经感受到了。
没错,就是这个。
新能车产量和销量井喷级爆发——虽然比亚迪的数据最亮眼,但事实上,其它新能车品牌或者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在7月份销售都很火爆。毫无疑问,人类正处在新能源转型之下的汽车行业繁荣的黎明前夜。
作为世界第六、中国第二的芯片代工企业,华虹半导体(01347.HK)最大的特征是产品品类齐全,特别是在功率器件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产能。
浦银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新能源汽车对计算性能的要求,有望迅速向手机靠拢。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单车的计算性能,或者主芯片的算力会超过单部手机主芯片的算力。
除了提供智能化所需的算力芯片外,新能源汽车对于MCU、IGBT等用于娱乐影音、机械控制、电压电流转换的芯片需求也大幅提升。
据浦银国际分析,新能车的电子零部件价值量和半导体价值量都远超智能手机(当然也明显超出传统燃油车)。而这些汽车芯片最大的特征是不需要追求先进制程,以成熟制程的技术完全可以满足。
目前,华虹的四座晶圆厂有得到初步的车规体系认证,有供应汽车芯片的基础。例如华虹的 0.13m嵌入式闪存产品就可以用于汽车的娱乐影音系统。
近期华虹增资扩产的动作明显。5月董事会批准公司发行人民币股份4.34亿股,发行完成后股本扩大不超过25%。
按目前计划,公司12英寸产能拟于2022年扩产至9.45万片/月,并于四季度释放产能。而发行A股募集资金后,将使得华虹无锡12寸晶圆产能提升,以及“特色IC+Power Discrete(功率分立器件)”工艺技术平台扩充,推动产品组合改善。
今年6月,华虹无锡继续增资扩产,注册资本增至约25.37亿美元,其中华虹半导体、华虹宏力、无锡实体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各自分别以现金方式出资约17.78亿美元、2.3亿美元、1.6亿美元及2.32亿美元。
此外,目前车规级芯片的供给主要在美日欧,供不应求的同时,如果下游新能车需求爆发,则缺口会扩大。因此这里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华虹有望享受国产替代的红利。
在日前的交流活动中,公司管理层表示,当前仍在对客户进行提价,会在Q2和下半年反映出来。
宏观来看,中国经济曾经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已经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新的增长点放在新能源汽车与清洁能源(光伏、储能、电池等),这是维持中国经济一定必要的增长水平的唯一途径,国运有关,不会动摇。
因此,总结起来,新能源汽车的景气繁荣已经到来,技术产品需求三者同步爆发,未来可期。而新能车的增长势必导致对车规级芯片的需求井喷式增长,这里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而早已有所布局的华虹半导体,未来存在高增长的潜力。
此前5月,多家大行确认了对华虹的买入评级,如麦格里、中金、浦银国际、交银国际、以及大摩等。但不同的大行之间目标价分歧较大——麦格里、中金、浦银国际和大摩等目标价普遍在40港元左右。方正证券给出的目标价高达67港元。
上周三开始,半导体板块持续上涨,华虹半导体三日涨幅高达22%。今天芯片板块降温,华虹冲高回落收跌1.99%,报27.05港元。
随着新能车销售数据大超预期以及新能车与芯片之间的联系被市场所理解,笔者认为,大行会在不远的将来重新调高目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