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午间吉利汽车(00175.HK)发布2022年上半年度业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平均单车毛利1.6万元,同比增长9.9%。自由现金流上升1076%至人民币54亿元,净现金水平上升5.8%至人民币220.1亿元。
从具体销售数据来看,尽管上半年汽车总销量613,845辆较去年同期减少3%,系中国内地防疫措施以及全球芯片短缺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集团上半年新能源销量为109,711辆,同比增长398%,在国产品牌中系最快的增长。
1 吉利的“多品牌”战略
截至目前,吉利集团旗下总共有“吉利”、“几何”、“极氪”、“领克”以及“睿蓝”等五大汽车品牌。今年上半年,五大品牌之总销量(按顺序)分别为500,282部(同比减4%)、54,481部(同比增293%)、19,013部、77,258部(同比减28%)部及17,292部。(其中极氪和睿蓝为今年新推出的品牌)
吉利是中国自主汽车企业中多品牌战略的坚定执行者与积极推动者。多品牌的构想很可能来自手机行业的启发。
众所周知,外国手机品牌普遍采取单品策略,像苹果坚持高端定位,占据食物链顶端,而三星等品牌,虽然分不同价位,但都采用“三星”这个招牌。国产手机普遍实行多品牌策略,像小米与红米、华为与荣耀等。多品牌战略可以使公司旗下产品适配不同消费层次和使用追求的用户,即“占据不同用户心智”。
比亚迪此前以单品牌为主,即BYD。后来陆续推出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以及设立合资品牌腾势,开启多品牌“多心智”打法。而吉利汽车较早地实施多品牌打法,目前旗下已有5大品牌。
具体而言,(1)“吉利”品牌为本集团的主流大众市场品牌;(2)“几何”品牌为本集团的纯电动车品牌,(3)“极氪”品牌为本集团最新的高端纯电动车品牌,(4)“领克”品牌则为本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公司(「沃尔沃汽车」)的合营品牌,以全球高端市场为目标客户,而(5)“睿蓝”品牌亦为本集团与力帆科技的合营品牌,以换电车市场为目标客户。
销售渠道来看,“吉利”与“几何”品牌采取传统的经销商模式。截至6月底,“吉利”品牌在中国内地拥有1,054间经销商,“几何”品牌中国内地有283间经销商。而“极氪”与“领克”并未采用经销商模式:其中“极氪”在国内建有3间极氪中心、111间极氪空间及19间交付中心,综合为客户提供服务。而“领克”则通过344间领克中心及4间领克空间服务其客户。
2 产品与技术步入丰收期
2022年上半年,吉利推出3款新品。其中包括“吉利”品牌的星越雷神HiF(混动)和帝豪雷神HiP(插电混动)两款,以及“几何”品牌的几何E(纯电)。
下半年将成为吉利汽车产品上新的密集期。根据公司披露,下半年将以智慧及智能化新能源汽车车型为投放重点。在雷神混合动力技术及新一代先进电子电气架构GEEA2.0的帮助下,将可加快新能源及智能转型进程。此外部分现有主要型号将装配新一代1.5T四缸发动机,以加强产品竞争力。
具体来看,下半年“吉利”品牌将推出SUV革新者——“全新博越L”,以及“星越L雷神HiP”(插电混动)。“几何”品牌将推出“几何G6”纯电轿车及“几何M6”纯电SUV。
“极氪”品牌推出全球首款原生纯电架构MPV——“极氪009”,以及“极氪001 Plus”。而“领克”品牌最多,总共四款,包括领克01、03、05及09等四款E-Motive智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版本。
除了产品,今年吉利在技术上也取得重大突破,基于串并联双电机的DHT混动路线“雷神动力”系统,开启吉利“动力4.0时代”,旗下混动系统平台雷神智擎HiX是覆盖A0至C级车型、涵盖HEV、PHEV、REEV等混动技术的世界级模块化智能混动平台,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32%,首次实现混动系统FOTA升级,技术水平领先,全面升级车型的经济性、动力性、舒适性与智能化体验。
雷神动力4.0时代公司以模块化架构构建核心优势,进入模块化产品大周期,“帝豪L”雷神动力版有望成为插电混动市场扭转战局的车型,后续有较大希望将该技术移植到其他既有的燃油车型上,迎来混动和电动共振。
吉利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今年年内实现新能源单月占比达到30%以上;到2023年,通过完善产品布局实现新能源单月占比达到50%以上。
除了纯电动和混动汽车车型之外,吉利依靠自身科技实力和充足的研发投入,其它前沿能源技术领域也有所布局。例如发挥在甲醇上技术与产业化优势,实现更清洁、更高效的甲醇制备,实现碳循环;此外借助“睿蓝”品牌的定位,大力发展换电模式,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基础,直击行业痛点,推动换电生态的商业化应用。
3 资本市场迷思
最后回到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行业的交易和炒作,其实有着比较明显的规律。第一波是特斯拉入华引爆市场,2020年初股价在1个月内翻了3倍。自2019年5月的最低点35美元(前复权)到2021年1月最高点900美元(前复权),不到两年的时间翻了30倍。
紧接着是第二波,热点扩散,从特斯拉扩散到其它造车新势力,例如蔚来、理想以及小鹏。其中在美股上市比较早的蔚来,曾经被瑞银踩到“1美元”目标价,后来2020年8月骤然翻多,目标价提升到16.3美元。那一年最终美股NIO的最高价格涨到了66美元(翻了60倍)。
特斯拉股价2年翻30倍,以及蔚来被瑞银目标价一夜翻多(从1美元到16.3美元),这两个趣闻其实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那就是当市场意识到自己的定价错误,并且改正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暴力的,是抢筹,甚至是非理性的,是踩踏式的。
而股票市场的傲慢与狼狈,也正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背后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目前,新能源车行业的交易,已经到第三轮热点,即传统车企新能源转型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市场的香饽饽比亚迪,被炒到了月球火星上。
目前港股比亚迪股份的静态PE高达225倍,而TTM的PE也已经有185倍——这就意味着,买入这只股票需要200年左右才能回本。尽管如果考虑到未来的成长性,也许用不了那么久。
但同为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吉利的静态PE仅为28倍,TTM PE也不过34倍。为何与比亚迪相差如此之大。而任何一个行业的一线龙头与二线龙头估值,都不会有如此云泥之别!
这就是正如笔者在此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要么是比亚迪的估值错了,要么是吉利的估值错了,或者两者都错了。但无论如何,吉利所处的低估状态是毫无疑问的。而市场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当价格的错误开始改正的时候,那种修复必将是暴力的、踩踏式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因此,笔者认为发生在特斯拉与蔚来的股价上的事情,必将重复发生在传统自主车企转型新能源的这一波市场交易中,而最有可能的复刻特斯拉与蔚来的情形的,就是吉利汽车。
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做好充分准备,等待那个时刻到来。而不是将来吉利股价开始暴力修复的时候对着自己的空仓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