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全球疫情持续,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东西方之间围绕半导体和芯片的博弈日益加剧,新能源、半导体等相关行业再次成为市场焦点。9月中,受到拜登政府计划扩大对美企向中国出口芯片的限制影响,港A股半导体板块再次逆市起舞。其中,宏光半导体(6908.HK)一度跟涨逾7%。
身处风口之中,宏光半导体值得特别留意,皆因其近期的一连串动作,包括引入国家千亿级新能源龙头协鑫集团的创办人朱共山入股,公布与协鑫集团订立一系列战略合作规划,同时拟向一家国有全资投资基金发行本金总额最多3.14亿港元的3年期6厘息票利率可换股债券,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8月初,宏光半导体公告与协鑫科技创办人朱共山订立投资协议,发行6000万股新股,认购价3港元,总认购价1.8亿港元;及发行6000万份认股权证,行使价3.68港元。相关投资协议对宏光的业务、财务及法律等之尽职调查已于9月底完成且朱氏信纳其结果。双方于上周已正式签订认购协议,而两项认购事项完成后,朱氏将持有公司股本17.32%。宏光拟将筹得的最高所得款项约4亿港元用于发展集团之GaN业务,朱氏成为宏光半导体之主要战略股东。
认购期间,公司亦再度与朱共山之家族信托协鑫集团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于GaN功率芯片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开展密切合作。
协鑫集团创始人兼CEO朱共山先生在光伏行业声名远播,享有“中国新能源之王”和“世界硅王”之美誉。作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生产商的掌舵人,朱共山曾数次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当下而言,朱共山为何看重宏光半导体,选择大举投资入股以及订立战略合作?或者说,宏光半导体自身具备了哪些禀赋,从而获得朱共山的青睐?
这要从半导体行业当前所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说起。
第三代半导体方兴未艾
技术迭代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产值高且所需投放资金较少其庞大潜力早已被行内洞悉,在不同领域等均有着巨大应用前景,故此于近年来早已成为产业新的发展重心。其中,以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因素。GaN材料制备的功率器件拥有更高的功率输出密度和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可以使系统小型化、轻量化,有效降低电子装置的体积和重量。
举例来讲,目前传统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功率控制器普遍采用硅基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而硅基IGBT的逆变效率相比GaN材料逆变器低70%以上。根据测算,如果将目前使用IGBT的电动汽车功率控制环节替换为GaN材料逆变器,其续航能力可提升至少5%。
几乎相同尺寸的电源控制系统,采用GaN材料的功率(3000W)为硅基材料功率(550W)的5倍以上。
如今,已有多家企业尝试让GaN“上车”。在 PCIM Europe 2020 上,GaN Systems 首席执行官 Jim Witham 介绍了一款 All-GaN(全氮化镓)汽车,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蓄电池,证明了 GaN 在汽车功率转换方面的可行性,同时也证明了GaN适合所有需要更高电压、频率、温度和效率的应用。值得留意的是,GaN Systems 为GaN技术之领导者,主要从事开发多种GaN相关产品,其更期望加快GaN技术于汽车、工业及企业等市场之创新及应用速度,与宏光目前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宏光已于去年底投资约175万美元于GaN Systems,相信双方在技术协同和制造GaN半导体器件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布局。
美国主导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
继“芯片法案”和“促进美国制造的半导体(FABS)法案”等一系列动作被提上日程,今年3月,美国政府进一步向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提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以推动建立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半导体供应链。种种迹象显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体系正在发生重构。
国产替代及双碳国策的落实
面对西方的技术围堵,培养和支持重点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攻关与突破,是当前重要的国策。半导体国产替代已成为大势所趋。2022年,全国有超过7个第三代半导体项目落地长春,天津等地。以碳化硅、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成为资本市场聚焦的新赛道。同时随着绿色低碳战略的不断推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换效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和风电等四个领域中应用功率半导体市场的空间巨大。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市场的两大核心驱动力,5G高频应用和新能源电动车等高压、大电流及高能源转换效率的需求都呈现爆发式增长,身处供应链上游,相信GaN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致力于成为第三代半导体GaN领域龙头供应商的宏光,不断契合国家政策,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GaN领域的业务布局铺排
宏光半导体的前身为“宏光照明”,凭借在LED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研发能力,逐步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实现第三代半导体GaN的业务转型,拓展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包括GaN组件、快速电池充电产品及其他类型的半导体相关产品。打造集研发、制造、封测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半导体整合设备生产模式(IDM)企业。目前,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依序为基板、磊晶、设计、制造、封装。不论在材料、IC 设计及制造技术上,仍由国际 IDM 厂主导,代工生存空间小。宏光在公告中披露的IDM战略定位,有望重塑市场格局,实现国有替代的突破。2022中期报显示,集团转型后,加大了对半导体相关产品的研发力度,研发成本同期增加约人民币1,390万元。
为了实现上述全产业链的定位,除了加大自有研发的力度,宏光亦从2021年开始,频频收购多家龙头企业,并积极与多间订立战略及框架合作协议,加快GaN的密集研发与技术应用;相关项目包括成功收购GSR GO集团,整合电动自行车电池系统及相关快速充电解决方案的市场潜力;投资GaN Systems,涉足高电流GaN功率半导体相关的民用产品领域;同时认购了以色列公司VisIC约20.1%的经扩大已发行股本。据悉,VisIC从事GaN相关产品的设计,专注高电压新能源汽车领域。疫情反复导致全行业去库存周期,对创新需求不断增加。价格周期将迎来上行趋势。集团选择在此刻加速新技术的投入,博取了天时。
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打通国内芯片销售渠道,分别与GUH Holdings Berhad(3247.KL)签订谅解备忘录,将公司快充电池及GaN器件产品的销售扩展至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及与硬蛋创新(集团)(前称“科通芯城”;400.HK)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行国内外双轨并行。宏光亦积极推动与香港法定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及推进香港于智慧城市方面的发展。例如升级香港的电动车及充电设施,及利用云数据及安全监测等智能管理。不久前,公司又与中国泰坦能源(2188.HK)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合作研发采用本集团所提供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新一代快速充电桩,并在香港开展快速充电桩服务并共同推出快速充电系统解决方案。据悉,集团亦不断推进徐州厂房建设,2022年上半年已申请了五个发明专利,一个实用新型以及外观专利,不断夯实技术基础。
宏光管理层也深切明白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集团在不断整合供应链,优化巩固研发能力的同时,亦持续吸纳多位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人物及管理专家加入,为其第三代半导体业务的发展提供宝贵意见。2022年上半年,宏光聘请多位半导体领域专家管理徐州工厂及科研项目,为其半导体产品营运提供雄厚的技术支持。其中包括GaN半导体业务核心专家陈振博士。担任徐州工厂的总经理的他,深耕GaN基光电工程设备领域超过20年,掌握GaN电子器件及全波段固态发光器件的核心技术,他曾与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Umesh Mishra教授一起工作,研发的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性能更连续两次打破当时世界纪录。徐州工厂的研发副总经理Thomas Hu博士在国际领先的GaN器件设计和工艺制造公司有20余年工作经验。他拥有GaN器件设计的先进技术外,亦具有半导体流程控制、营运晶圆及管理的经验,亦曾担当多个GaN HEMT器件研发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多个GaN HEMT器件设计和工艺制造相关的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授权专利的发明人员。而厂长吕瑞霖先生亦具备超过30年半导体行业和晶圆代工厂技术和管理经验,曾担任中芯、华虹的半导体工厂经理,也有建设新厂的经验。
同时,集团亦成立了“全球战略咨询委员会”,由具备丰富GaN半导体行业以及策略投资及发展经验的成员组成,为集团提供有效策略及战术建议,从而加强集团的业务营运。
与协鑫深度合作构成战略协同
宏光半导体与协鑫科技开展战略合作,将为集团带来许多重要的协同效应。
首先,宏光在江苏徐州开展业务,目前已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面积逾7,000平方米的半导体生产厂房,加强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制作。且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徐州金沙江半导体”与GaN Systems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电力基础设施进行首次公开GaN之行业实地试验。协鑫集团的业务在徐州也有重要的布局,例如去年10月投建的“全球最大的单体颗粒硅项目”,即落户江苏徐州,而该项目的3万吨产能于今年上半年投产。叠加此前已投产的3万吨颗粒硅产能,目前协鑫集团徐州产能高达6万吨。考虑到GaN三代半导体在光伏领域的重要性,可见协鑫与宏光在徐州的业务将产生重要的协同。
其次,协鑫集团是世界光伏行业千亿级别领军企业。获得协鑫集团朱共山这样的著名企业家加持,对于宏光提升行业知名度与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徐州经济开发区发展顾问,朱共山先生旗下的协鑫集团每一次重大战略布局均离不开徐州,570亿固定资产投资,勾勒出一个能源巨头于徐州的宏伟版图。作为全球唯一光伏全产业链的徐州基地 ,协鑫集团旗下之企业为全球光伏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硅料和硅片等原材料,市场份额占近30%,其稳定生产运营,对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可谓举足轻重。
从纵向整合产业的上下游角度来讲,目前能源革命正在进行,光风等清洁能源,以及充电储能、甚至电池资产管理(电池租赁、换电)无线快速充电、大数据(数据中心)、光伏发电、射频通信等行业都处在高度景气之中。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度演化,第三代半导体GaN将起到核心作用,并成为连接光伏与大能源系统的桥梁。协鑫集团的产业资源有望为宏光半导体带来巨大的应用商机,使集团有望进一步加快GaN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步伐。协鑫集团基于其在新能源产业之领先地位及全面布局,将协助宏光半导体及双方的合营公司进入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市场。
此次股份认购及认股权证认购事项亦可为集团的GaN业务发展筹集额外资金,从而提升集团之研发能力,向着成为以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为核心,集研发、制造、封测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半导体整合设备生产模式企业之目标迈进。
获重量级投资人和国有资金站台 前景可期
在半导体领域谋发展,钱和时间的沉淀缺一不可。想成事,没有弯道超车,只有脚踏实地。宏光半导体22年的中报中所披露的过千万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和禁售承诺,明确释放了管理层的诚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年7月,宏光股东之一的赵国雄以每股均价3.70港元增持150万股(持股比例由4.88%升至5.15%)。作为身经百战,眼光老辣的长江执董,赵博士曾经提及对香港错过了科技与互联网产业发展感到惋惜。这一次,赵博士大手笔,反复落注这间处在转型之中的第三代半导体先锋企业。宏光作为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半导体整合设备生产模式(IDM)的潜在投资标的,在港股市场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机构方面,9月26日有国有全资投资基金有意以每股换股价不多于4元认购宏光半导体本金总额最多3.14亿港元的三年期6%息票利率可换股债券。
资金从四面八方涌来,宏光的前景十分可期。同时翻查港交所披露易,不难看出过往三个月不断有内地资金经富途,中银,招商扫货,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和投资圈对宏光的偏爱绝非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