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2月9日)医渡科技股价收盘大涨19.28%,不少投资者与媒体认为公司是与当下正在炒作的热点“ChatGPT”沾上了边。今天,医渡科技再度大涨11.86%,盘中最高涨幅接近20%。
抛开这些短期因素不谈,医渡科技作为医疗大数据与AI领域的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耕耘投入和积累,目前已经达到盈亏平衡的边缘。随着2023年中国疫情管控政策放松,经济重启,政府恢复正常工作,在医疗数字化等领域的开支有望增加,带动整个板块发展。
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是指服务提供商提供大数据驱动并结合先进技术应用和医学见解的解决方案的市场,以满足医疗行业各个领域(包括医院、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生命科学公司及个人)的信息化、数字化及及智慧合成的需求。
根据安永报告,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2019年的规模(根据健康医疗大资料解决方案服务供货商的销量而计算)为人民币105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人民币577亿元,CAGR达40.5%。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整体渗透率(销售收入/中国医疗信息化投资总额,%)预计将从2019年的7.2%增长至2024年的16.2%。
图表:2015年至2024年按投资额计算的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人民币百万元)
医渡科技创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北京,向包括医院、制药、生物技术及医疗设备公司、研究机构、保险公司、医生和患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基于大数据及AI技术的健康医疗解决方案。根据沙利文的报告,公司在医疗智慧市场、医疗机构&监管机构细分市场、新兴医疗智慧企业细分市场均为市占率第一。
图表:医渡科技市占率
医渡科技以自主研发的数据智能基础设施“YiduCore”对获得授权的大规模多源异构医疗资料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建立真实世界疾病领域模型,助力医学研究、医疗管理、政府公共决策、创新药物研发、帮助患者实现智慧化疾病管理,通过技术提高医疗效率、降低成本,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智能绿色医疗新生态。
图表:公司围绕YiduCore的战略发展
公司业务主要三大部分: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以及健康管理平台和服务。
其中,(1)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为公司最早推出的业务,推出于2015年,FY22全年收入占比36%。其利用大数据平台(DPAP和Eywa)为客户(如医院、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其利用自身原始数据产生分析结论。
医院端,医渡提供DPAP/Eywa平台和解决方案,DPAP/Eywa平台与医院现有的操作系统相连接,汇集储存在其系统中的原始数据,并将其处理为结构化和标准化的数据,进一步应用于医院的医疗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及医院运营管理。
对于医疗机构及研究人员,公司合作建立研究网络及专病库,使网络内研究人员能够在获得适当授权后,使用范围更广、更深的医疗数据进行医学研究。
而在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这边,公司汇集和处理城市、省和国家层面的多源异构资料,并为其提供不同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例如公共卫生监控、疫情响应及人口健康管理。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于82家头部研究性医院及26家政府监管机构开展合作,提供大资料平台和解决方案服务,较2021财年(截至2021年3月31日)新增6家医院和7个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并预计每年各新增5~10名。
图表: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活跃客户数量
图表: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客户平均收入(人民币千元)
(2)医渡科技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以“HappyLifeTech(HLT)”品牌,向生命科学行业从业者提供生命科学解决方案,用以帮助彼等减少药品及医疗设备的开发时间和成本,同时加快监管审批,提高商业成功率。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活跃客户数量增长迅速,客单价不断提高。2022财年活跃客户数量增至141家,较上一年增加33名,核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活跃客户增加了27家,达到了107家。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是公司营收增长最迅速的板块,2022财年,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录得的总收入为人民币359.4百万元,同比增长95.0%。毛利率为24.7%,同比增长三个百分点。
图表: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活跃客户数量
(3)2020年2月,医渡科技开始运营以“因子健康”为品牌的研究驱动型个人健康管理平台,并通过此为医生提供由YiduCore支持的临床研究和管理工具。2019年以“因子云”品牌向保险公司和代理机构提供保险科技和疾病管理解决方案。
医渡科技连续2年作为北京城市级“惠民保险”的主运营方,负责平台运营,产品设计,市场宣传,产品销售,理赔和客服服务。“北京普惠健康保”在保险覆盖范围方面进行了创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北京普惠健康保”包括75种尚未在中国注册但在海南博鳌乐城可供患者使用的药品及医疗器械。
截至2022年3月31日,医渡科技已经服务了1省9市,包括江苏省(包含13个地级市)、北京市、宁波市、重庆市及合肥市等共22个城市,其中大部分为中国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50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