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首页
财经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公司
周报
动态
推荐
首页 > 观察

风声|为什么宗庆后是中国本土企业家的极致代表

来源:真灼财经 时间:2024-02-28 19:15:17

字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ID: ifengopinion),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作者:刘远举,主编:萧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png


2.jpg


宗庆后幸运地搭上了时代的列车进入了头等舱。悼念宗庆后,当然不是因为他能进入头等舱,而是希望中国这列火车,在更加理性、包容、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快车道。


2月25日,娃哈哈官方微博发布讣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9岁。这个消息并不突然,早在此前几天,就陆续传出宗庆后因肺癌进入ICU的消息。


盖棺未必定论,但商业成就是清晰的。现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军型饮料企业,位居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前列,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之一。宗庆后本人,也曾三次问鼎中国首富。


从另一个角度,宗庆后也做到了当下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极致。


在娃哈哈官方微博发布的落款却是治丧委员会的讣告中,宗庆后拥有一系列荣耀的头衔: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最后,才是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01

原始积累:超越时代的敏锐


1945年出生的宗庆后,用现在的话说,他人生一开始就拿到了一手烂牌。因为父亲是南京政府职员,这种伪职员的阶级成分,让他无法报考师范学校。此后他辍学,开始自谋生路,在杭州走街串巷卖爆炒米和煮红薯。


年轻人的就业不好了,那就去广大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63年,没有多少知识的宗庆后,18岁时也成了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他先去了农场,挖沟修坝、拉土堆石,又去了茶场,种茶、插秧、养猪、杀猪。


就这样一晃15年,他度过了,或者说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和青年时期。如果老套的写法,在这里一定会加上:吃苦磨炼人——在这段时期,他积累了自己最宝贵的财富——苦难,甚至宗庆后自己也会这么说。但无论如何,他和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子女再吃15年这样的苦,也不会希望中国再出现这样的弯路。


在1978年,各种新气象暗流涌动,不时突破水面,一个小小的水泡在水面上破裂开来,形成一圈一圈的涟漪。云南五万知青,惊天一跪请愿,引发云南知青大返城事件。远在西南边陲的水泡,也影响到一个浙江青年;时代机器中的个人命运的小小齿轮,也开始旋转。就在这一年,33岁的宗庆后回杭州,顶替母亲在校办工厂做供销员。


1986年,农村早已施行很久的承包制度,开始进入到城市,进入到工业,开始“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这十年间,宗庆后一直主要干的是供销员,人做自己擅长的事,就会顺风顺水。顺着这股子劲头,1987年,宗庆后借来14万元,承包了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人生。


这一年,宗庆后已经41岁了。但他人生的青春,才刚刚拉开序幕。


其实,那还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年代。就在这一年,著名的傻子瓜子年广九被立案审查,雇工8人算不算剥削,还是那时的时代热议。比起现在B站上的“你工人阶级爷爷来了”“民营经济应该离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再也没人回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年的宗庆后,到底是以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对政策的敏感性和精确预测,还是以中国底层老百姓的无知而无畏,让他敢于逆势而上,在严峻的民营经济形势中,开始自己的创业。不过,这并不重要了,时代就是这样,用无数人的人生作为自己的铺路石。不同的是,有些石头,最后会发出宝石的光芒,在道路上熠熠生辉,为时代照亮前路。


初富的中国人,在鸡鸭鱼肉之外,开始追求健康,各种口服液层出不穷。宗庆后最初代理了一款“中国花粉口服液”,后来又为其做代工。发现这个市场利润丰厚后,1988年在浙江大学医学营养系主任朱寿民教授的帮助下,宗庆后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创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其实,现在来看,成分无非是补锌、补铁,加点中药,要说有实质性效果,其实未必有多少。


3.jpg

 

宗庆后是懂消费者焦虑的。就在产品即将面世之际,宗庆后却又委托科研机构对3006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有1336名小学生患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症:缺锌、缺钙、缺铁等营养元素的,竟占到了44.4%。在当时,这是奇怪的,是在花冤枉钱。但在现在看来,其实是基本操作了——用权威机构自带传播的数据,直击焦虑,为产品造势。


对于那时来说,却针对了时代痛点。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希望自己孩子吃得越多越好。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又形成了一代“小皇帝”。娃哈哈口服液,满足了让小皇帝吃饭的心理焦虑。“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直白广告语,直击家长心智。娃哈哈营养液迅速打开了市场。3年销售过亿,公司完成了初步的原始积累。

这种超越时代的敏锐,一直伴随娃哈哈的整个发展过程。


02

合资与改制:恩怨背后的中西之争


1994年,娃哈哈积极响应国务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以“移民任务与移民经费总承包”的思路,兼并了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建立娃哈哈第一家省外分公司涪陵公司。在响应号召的过程中,娃哈哈完成了扩张。


在急速的发展中,娃哈哈集团开始遇到资金、技术的两重障碍。90年代末期,全球化浪潮初现,各国优势商业要素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这个时候,娃哈哈遇到了急于在中国发展的达能。达能集团,来头不小:1989年时,已经是成为世界第六大、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旗下拥有依云、多美滋等多个国际一线品牌。


达能看重娃哈哈的渠道,娃哈哈需要达能的资金和技术,双方一拍即合。1996年,达能联合香港百富勤共同出资4500万美元,与娃哈哈成立了5家合资公司。


意外,商业社会的毫不意外。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香港百富勤将新加坡金加投资公司30%的股份卖给达能集团。此时,“达娃”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更为达能集团持股51%、娃哈哈集团持股39%、美食城持股10%。合作的天平,已经开始失衡。


虽然祸端已经埋下,但任何婚姻一开始都是喜乐的。“达娃”合资公司先后从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的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完成了对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借势提升了品牌实力,娃哈哈集团再次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998年5月,娃哈哈推出碳酸饮料“非常可乐”,意在挑战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凭借的是渠道的优势。2003年5月“非典”疫情结束后,宗庆后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将大批饮料送到零售终端,使销售实现了16%的年增长,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


对宗庆后而言,一边是合资,另一边是改制;合资关乎发展,而改制关系到身家性命。在2000年的改制中,宗及员工从政府手中买回了娃哈哈集团55%的股份,娃哈哈实现“全员持股”。其中,宗庆后占股30%,高级管理层5%,员工20%。近46%的股份,由杭州市上城区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拥有。相对清晰的股权渊源,能让宗庆后在后来能够坐看风云。


2006年4月,达能与娃哈哈矛盾公开化。“达娃之争”,被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诉讼长达三年、遍及全球,还涉及到宗庆后家人。


4.jpg

 

在中国领导人和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干预下,以更高层面看待此事,达能和娃哈哈发布联合公告,双方同意结和解。最终,2009年9月30日,达能与娃哈哈“友好分手”,终止合资关系,达能将其在各家合资公司中51%的股权出售给娃哈哈,作价3亿欧元,大大低于达能最早提出的12亿欧元。


关于这场争执的解释,至今仍然有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娃哈哈缺乏契约意识,也有人说达能搞双重标准。这很正常,合同条约、具体情况,各有理解,利益争执中自然是各执一词。


这些原因中,对中国社会的不同看法,以及因之而产生的战略分歧,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娃哈哈集团希望通过参与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区等项目建设,完善企业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在提升产能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但达能集团予以拒绝,认为这些地区消费潜力低,预期投资回报差。


1999年,宗庆后继续西进北上,决定由职工集资持股成立的公司出面,建立一批与达能没有关系的公司。到2006年,总资产达56亿元,当年利润10.4亿元。这也成为达能指控宗庆后损害合资公司利益的证据。


宗庆后与外国企业家的战略差异,背后是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与娴熟适应。他曾回顾说:“合资之后,达能曾向娃哈哈派驻了一个搞市场策划的、一个搞技术的,都被我赶走了。因为我觉得他们完全不懂中国市场。”这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和平分手,已经是达能能得到的最好的,或许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1996年2月29日,杭州娃哈哈公司与达能签署《商标转让协议》,将“娃哈哈”商标转让给达娃合资公司,但当时国家商标局对此未予核准。此后,达娃公司以《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为凭使用娃哈哈商标。国家商标局阻拦在此后的纷争中,救下了娃哈哈。多年之后,当另一位杭州人也因为监管被诟病没有契约意识时,他或许会想到当年的这一幕。


回顾宗庆后的一生,大致上会认为他是一个制造业企业家,这种认知大致上是对的。也正因为是制造业、实体经济企业家,宗庆后在反资本的民间大潮中,能够免于资本家的指控。


03

哀悼之外:希望时代列车继续保持快车道


不过,仅仅从制造来认识宗庆后是不全面的。


由于长期历史传统和计划经济经历,中国人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理解,停留在“造出东西”。造出东西,才是经济发展,才是实体经济。但宗庆后的娃哈哈纯净水,可以告诉人们,市场经济并非简单地“造出东西”。


某种程度上,娃哈哈纯净水的故事,才是宗庆后真正的底色。


现在很多科研实验,都用娃哈哈当做纯水来源,并在论文中标出来,所以现在的论文数据库中,能搜索到大量的娃哈哈。并不是所有的纯水,都能达到这种程度。把一个产品做到如此程度,需要作为企业家的宗庆后,依靠市场,去调动资源,在每个环节,从灌装线、到瓶子、瓶盖,从物流到营销,都做到极致,精益求精。这背后是企业家的殚精竭虑,是多年的坚守和努力。


这当中,制造本身纵然是基础,但营销、市场不可或缺,甚至更为重要。宗庆后靠的是自己独创的“宗氏联销体模式”,即代理商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承诺一定数量的年度销量。作为回报,厂商把该区域的商品代理权交给该经销商,并且支付超出银行“数倍”的保证金利息,将娃哈哈的自身利益与经销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通过这种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娃哈哈的产品深入中国大街小巷,公司新品一周内铺遍全国。


正是在强大的制造的基础上,再加上这个网络,宗庆后才能让一瓶娃哈哈纯净水,质量高而稳定,却又价格低廉。资深媒体人秦朔曾评价:“在打造市场方面,宗庆后代表了中国本土企业家的最高成就,他运作快消品的眼光、推广和营销能力更是经典。”


2005年,娃哈哈推出“营养快线”。仅仅一年时间,营养快线就实现了400%以上的增长,销售收入26个亿。显然,这个业绩,离不开这个销售网络。


从这个意义上讲,宗庆后一辈子所做的,并不是计划经济意义下的制造业,而是市场经济意义下的制造业。


5.jpg

 

2023年12月,已经停办了三年的娃哈哈全国销售工作会议再次举办。上万名经销商,涌进杭州的运河公园体育馆。这场大会上,宗馥莉发表讲话、部署战略,已经接替了父亲往日的角色。后继有人,宗老先生也可没有牵挂。


但,没有近虑就或有远忧。宗庆后最被诟病的,是他的“专制”“独裁”。对此,他并不否认。他曾坦然表示:娃哈哈的企业文化是“家文化”,忠诚和团结是基本的道德要求。这当然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


曾经成功的非常可乐,终究是没落了。2002年5月,娃哈哈曾投资数亿元打造童装品牌,后来宗庆后也承认决策失误。


在2014年一场峰会上,宗庆后公开批评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曾引起非议。但2017年,与阿里巴巴牵手共同推出了共享服务信用亭,在2018年12月上线“哈宝游乐园”试水社交电商,2019年后进一步在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产品推广。2020年3月24日,杭州娃哈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4月2日,娃哈哈宏振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这些努力,都悄无声息。


更重要的是,在00后整顿职场的今天,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家文化”能否适应今后的时代,这需要后继者去回答。


宗庆后的一生,有着浓郁的时代色彩,也是那一代人的缩影,当然,更浓烈,更耀眼。他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善于适应时代的人。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诸多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特质。宗庆后生于苦难之中,又幸运地搭上了时代的列车,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了头等舱。


我们悼念宗庆后,当然不是因为他能进入头等舱,而是希望中国这列火车,在更加理性、包容、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快车道。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