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变,空间随着时间也在变,不变的唯有真知灼见。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首页
财经
参考
ESG
公告
市场
研究
IPO
公司
周报
动态
推荐
首页 > 观察

负债6万亿,高铁涨价了!

来源:真灼财经 时间:2024-05-13 23:17:20

字号

文章来源:暴财经pro公众号

文章作者:暴哥 


1


五一还没有过完,国铁集团就宣布高铁要涨价了!


5月2日12306网站发布系列公告,自2024年6月15日起,包括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及杭深铁路杭甬段动车组列车票价将进行价格上调,而且上调的幅度都很大,比如:


沪杭客专将上海虹桥至杭州东二等座现行73元票价提升至87元,涨幅19.18%;


沪昆客专将其在浙江、江西和湖南境内的线路票价进行了上调,如杭州东至长沙南二等座现行405元票价提升至485元,涨幅19.75%;


将杭州南至南昌西二等座现行257元票价提升至308元,涨幅19.84%;


杭甬客专将杭州东至宁波二等座现行71元票价提升至85元,涨幅19.72%。



票价涨幅普遍在20%左右,这是近年来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上一次还是2023年4月,调整的也是沪宁、宁杭等长三角区域。

很多人表示质疑,高铁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应该更多地考虑公众利益,而不是财政收入,提价可以,但是一次提20%步子迈得就有点大了。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没有看到高铁涨价背后国家的真正意图。今天暴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2


第一,这次调价是一次不太明显的“财政转移支付”,是富人区补贴穷人区。

我们都知道,中央一直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平衡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把沿海等经济发达的省份的税收,通过转移支付来补贴中西部欠发达城市的经济,减少经济发展的区域贫富差距。

这一次高铁调价,也是这样的逻辑。

从2004年我们拉起高铁建设的序幕后,20年时间里除了西藏没有通高铁外,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已经有高铁了,并且已经有9个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

我们都知道,铁路投资尤其是高铁就是一个烧钱的机器,自2013年到2022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为6657亿元、8088亿元、8238亿元、8015亿元、8010亿元、8028亿元、8029亿元、7819亿元、7489亿元和7109亿元。过去十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万亿元,是上一个十年的1.9倍,可谓达到铁路建设投资史上的高峰。

作为公共产品,铁路运营基本都没有盈利的目标。2023年,国家铁路完成运输总收入9641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却只有33.04亿元。最近十五年,中国铁路利润只有3次是正的,第一次是2016年的10亿,第二次是2019年的25亿,第三次就是去年。

与此同时,国铁集团负债6.13万亿元,相当于2.5个恒大的负债总额,光利息就要支付2000亿左右,国铁集团负债的主要原因,是用于修建高铁网络。

尽管国家铁路去年利润为正,但是95%以上的高铁路线都是亏损运营。能赚钱的就只有京沪线,广深线、成渝线等长山角、珠三角区域这些需求量大,高铁线路繁忙,中心城市相对集中的区域,比如2023年京沪高铁实现净利润到115亿元;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29.63亿元,堪称是国铁集团的现金牛。

高铁还要持续投入,尤其是人流量不大但又还没有高铁经过的县城,一定会是未来加大投资的重点。这些中西部等弱线城市不太可能实现铁路投资的正循环,所以这部分成本只能转移到高铁最赚钱的区域,比如这次涨价的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线。而且,我们最赚钱的沪杭区域,是最近2年的第二次提价。

说白了以前是国家替你买单,未来只能是有钱的发达区域的有钱人来买单。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高铁服务也开始了更市场化的运营,同一天同段旅程的高铁车次出现多档价格,旅客可以像选购机票一样,认真比对后选出自己最心仪的车次。

3


第二,高铁价格上涨的背后,是国家打响CPI的反击战。

最近,不仅是高铁价格上涨,其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都开启了全面的涨价潮。

天然气,重庆、成都,深圳、福州、镇江等125个市县发布管道天燃气涨价方案。


居民用电,广东、湖南、安徽、江苏多省公布电价调整方案,湖南第二档每千瓦时加价5分,第三档每千瓦时加价3毛。


居民用水,上海时隔十年多区上调水价,广州也是时隔12年计划上调水价,平均供水价格涨价幅度接近34%,从23年以来,咸阳、芜湖、南充、赣州、曲靖的水价上涨幅度在10%-50%不等。



从去年开始,统计局的发布的CPI数据就一直在0%附近徘徊。我们都知道,在宏观经济层面通缩有时候会比通胀更可怕。物价不涨,企业利润降低,就业人群就会被降薪、被优化,大家预期差了,更不愿意买东西,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卖不出好的价格,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维持一定的通胀是央行重要目标之一。

如果大家认真研究一下日本这轮经济的复苏就会发现,日本经济陷入通缩时代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和后来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以及日本本土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都是,央行应该主动去制造通胀预期,然后通过拼命放水,一直放到大家改变通缩预期开始花钱为止。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不靠谱,其实无论是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2020年的新冠危机,还是欧洲的债务危机,用的都是这一招。

这个大招执行起来并不复杂,就看央妈对这一政策的坚决程度。目前看,我们确实正在走这一步。

为了扭转通缩预期,国家早在去年5月的时候就给市场定调“通缩当前不存在 下阶段也不会出现”;央行也不断强调促进物价温和回升。

同时,央妈也不断的投放货币,目前我们的M2已经突破了300万亿,还在继续飙升。

尽管如此,老百姓的消费似乎欲望并没有增加。

123.jpg

说白了,还是通胀的预期不够强烈。毕竟商品消费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普通百姓手上,我们不太可能因为国家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定调就能让我们去敞开手的花。

市场化的商品很难涨价,国家没办法让你多买一件衣服,多去吃一顿大餐,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公共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国家手上,比如水电燃气,教育、公共交通,医疗等等,这些都是刚需产品,普通消费者是没有议价空间的,只能被动接受,就算国家涨价,水总要用吧,电也不可能少吧,出门你不可能总是去坐普通火车或者越来越少的绿皮火车吧。


尤其是水电燃气涨价,还会带动工业产品涨价,这个链条一定会传导到每个人的钱袋子里面。

所以,既然需求端不行,就从供给端主动提价,通过“人造通胀”来逆转目前的预期,由此来促进市场回暖。大家都开始消费,企业就有了利润,就会扩大生产,就会多发工资,大家也就更加愿意消费。

当然,公共产品涨价的背后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目前就是一个“房价落,万物升”的时期。

暴哥今天烧到39度就不展开说了,大家可以去简单看看一季度的房地产数据和各个城市的卖地收入,就明白了。

最后,你觉得下一个涨价的公共产品会是什么?地铁,医疗、还是教育?

哦,对了,大学学费去年9月份就已经调整了一波。

微信扫码 > 右上角点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