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玑情报局公众号
文章作者: icefighter
施展是《枢纽》、《溢出》、《破茧》的作者。
郭建龙是《汴京之围》、《盛世的崩塌:盛唐与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战争与诗》的作者。
两位老师探讨的主题概念是“过渡地带”或者说“走廊地带”,这个概念挺有意思。
施展的《枢纽》书中曾经提到这个概念:
“中国是包含着中原、草原、西域、高原、海洋等多个亚区域的多元复合体系”
“各个亚区域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那就是,在各个亚区域之间,有一种“过渡地带”。“过渡地带”同时兼具旁边两个亚区域的特征,同时理解两边的逻辑。”
书中重点讲解了中国古代的两个“走廊地带”。
第一个是“长城天山走廊”。
“大清为了巩固庞大的边疆地区,统合了中原、草原和绿洲的力量,构筑起从天山南北、经长城一线和蒙古草原,一直到东北地区,规模巨大的国防体系。”
“大清在天山北麓建立了三个重镇:伊犁、乌鲁木齐、巴里坤。”
“有了这三个军镇的安排,便需要庞大的后勤补给体系。大清组织人力沿着天山北麓开发出连绵数千里的农业地带,打通了从天山北麓、河西走廊到陕西关中平原的农业地带。这里的农产品与北方的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游牧力量贸易,刺激他们用皮毛、牲畜来交换粮食。”
第二个是“苗疆走廊”。
“因为云南和中原内地之间,也是隔着各种大山,路很难走,反倒由于各种大河的联系,云南和东南亚之间的关系经常比和中原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古代的中华帝国为了经略东南亚,就必须经略云南”
“可是从中原怎么到云南去呢?元朝的时候,主要是从四川走的,那边尽管山也很多,还是比贵州好走一些,贵州这边也有一条路,但是重要性很低。到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四川这边人口损失极大,四川入云南的这条道路的重要性急剧下降,于是明朝治理云南就着重于贵州这边的道路了。
朱元璋的时候就花费了巨大人力,更大规模地修建了贵州这边的驿道,重兵布防。后来,到了永乐大帝的时候,为了管理这条驿道,索性在贵州建立了一个省。为了一条交通线而建立一个省级机构,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这条通道,就是我们所说的苗疆走廊。”
在节目中,郭建龙老师提到了自己的一个亲身观察。
云南某大学的东南亚留学生数量是他在国内大学里见过数量最多的。
历史上云南对东南亚的影响,可能类似西班牙对南美洲的影响,法国对非洲的影响。
郭建龙老师的这个观察,也再次证明了走廊地带的价值。
未来全球化开始走向区域化,欧美试图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打造自己的供应链,把中国供应链屏蔽在自己的朋友圈之外。
但是,欧美本身的人力成本太高,他们注定无法实现制造回流本土,而必须要依赖第三方国家。
那么,有部分第三方国家就会成为全球化的“走廊地带”。
哪些国家会是这些全球化的“走廊地带”呢?
2023年年底,彭博财经媒体发布了一份报告,认为五个国家可能是未来全球化的“走廊地带”。
当然,彭博报告用的不是“走廊地带”这个词,而是用了英文单词“connectors",意思是“连接者”,和“走廊地带”异曲同工。
这五个connectors国家是越南,波兰,墨西哥,摩洛哥,印度尼西亚。
彭博选择的五个国家当中,印度尼西亚,越南,墨西哥,已经广为人知,都是出海的热门地区。
而波兰,在研究出海欧洲的人看来,早也不是什么稀奇。
只有摩洛哥是最冷门的。
摩洛哥距离欧洲,中东,美国和南美四大热门区域的距离都非常近,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国家政治环境稳定,确实是难得的公约数国家。
最近的红海危机,让亚洲和欧洲,美洲之间的海运物流受到了巨大影响。
红海危机也提醒我们,全球化布局需要考虑容灾备份。
如果亚洲的产能因为类似红海危机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受到巨大的影响,一个在摩洛哥有产能布局的公司,可以用摩洛哥的产能来代替亚洲产能,往欧洲和美洲出口货物。
总之,全球化不管如何演变,只要欧美不能够完全自给自足,必然就会存在走廊地带,在全球各个区域之间互联互通。
这些走廊地带由于资源,劳动力,地理位置,国家制度等种种优势,成为出海国际化产能布局最好的目的地。
最聪明的中国出海企业,一定要小心选择合适自己的出海国家,而走廊地带就是最好的目的地之一。